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
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
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
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水调歌头 其三 自和。宋代。李曾伯。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华阳尉授代喜成二首 其一。宋代。程公许。唱第八年久,折腰三考书。上官容我拙,朴学与时疏。冷落随阳雁,蹒跚上竹鱼。平生经世志,穷达岂关渠。
送任玉书之秦中。明代。释今无。北去走风尘,襟期万里新。月临官渡阔,花向大江春。得意惟驱马,挥金好赠人。珠江江上月,相忆最相亲。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一。清代。刘鹗。桓桓邝将军,讨贼奋英武。所至缚贼奴,将以血觉鼓。淮阴信无双,哙等焉足伍?年富力正强,成功报明主。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宋代。张栻。秋风飒飒林塘晚,万绿丛中数点红。若识荣枯是真实,不知何物更谈空。
书太初僧卷。明代。庞嵩。一画原来未画先,色空空色两茫然。若教会领真空趣,籁息山幽月在天。
次蜀山别韩文学同杜校书记李逸人庄。元代。徐贲。夕阳野渡人归后,山馆南风客到初。可恨同来不同去,烦君为寄故乡书。
咏怀 其九。清代。屈大均。庖人烹赤鱼,鱼尾何离筛。风雷起神鼎,俄然摩天飞。冠霞登紫宫,骖鹿上兰池。遨游经四澥,回顾伤黍离。潜龙贵勿用,秕糠为帝师。至道久蝉蜕,七圣莫能知。悠悠具茨云,吹笙何参差。
睡起遣怀。宋代。陆游。百事不能能荷锄,不锄菜畦锄芋区;身存那用十年相,陂壤且为凶岁储。百事不学学作诗,不作白紵作竹枝;黄陵庙前风浪恶,青衣渡口行人悲。老病闭门常愦愦,芋不复锄诗亦废;客来剥啄唤不应,一味人间占闲退。今朝一日三倒床,叹息春昼如年长。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临江仙(丙寅生日自作)。宋代。郭应祥。老子开年年五十,依前恁地痴顽。昨非今是有无间。惟惭新赤绂,不称旧苍颜。休羡长年并极富,休贪宝带腰钚。人生难得是清闲。急须抛县印,归去隐家山。
题虎峰真师壁。宋代。韦骧。虎踞山形路屈盘,烟云过尽到禅关。老僧得地真安稳,不向人间趁往还。
次韵和崔公孺国博游兴国寺广严院。宋代。韩琦。绀园南北压通寰,气象超然出世间。只见庄严尊十地,不须微琐说三山。浮云自缚春春失,真境无尘事事闲。我有归依殊胜愿,吏文常扰几时还。
西林八景 其八 伏鸽冢。明代。陈谟。伏鸽守枯冢,黄金骨似沙。化为双白鹤,飞上太清家。
舜咨有诗见答再用韵复之。明代。程敏政。春去如流不自回,驽骀无力可鞭催。风花近日多新稿,简册何时拂旧灰。十载閒官真负主,八行明诏欲储才。攴言敢恨知音少,一寸心田只自培。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宋代。虞集。群玉府中香满袖,凝春亭里看花开。綵云近席微风动,红日当窗好客来。西海珊瑚阶下长,东家胡蝶雪中回。竹深每听尚书履,池暖时分太液杯。凤咮浮烟金错落,鹅群随水白毰毸。人间应得函封帖,青李来禽绕舍栽。
南柯子 秋夜。明代。叶小鸾。门掩瑶琴静,窗消画卷闲。半庭香雾绕阑干。一带澹烟红树、隔楼看。云散青天瘦,风来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弯。照得满阶花影、只难攀。
怀中侄。宋代。释智圆。一從林下别,倏忽又经年。旧约山空在,相怀月屡圆。郡钟宵断梦,江树晚沈烟。书札凭谁寄,波涛况渺然。
西江月(荼コ阁春赋)。宋代。周密。花气半侵云阁,柳阴近隔春城。画阑明月按瑶筝。醉倚满身芳影。翠格素虬晴雪,锦笼紫凤香云。东风吹玉满闲庭。二十四帘春靓。
青柯平二道人。宋代。许古。深谷缘危磴,长林绕碧山。山中四时好,方外两翁閒。身世青云上,尘埃大梦间。高情应笑我,才到却空还。
和经仲春日即事。宋代。吴芾。策杖郊原信步行,沙边春水半涵清。花开旧树香仍在,燕葺破巢功未成。世路十年尘土面,春风万里鼓鼙声。从今准拟开怀去,到手荷杯莫厌倾。
曲江秋(正宫)。宋代。韩玉。明轩快目。正雨过湘溪,秋来泽国。波面鉴开,山光淀拂,竹声摇寒玉,鸥鹭戏晚日,芰荷动,香红蔌。千古兴亡意,凄凉扬□舟,望迷南北。仿佛烟笼雾簇。认何处、当年绣_。沈香花萼事,潇然伤□宫殿三十六。忍听向晚菱歌,依稀犹似新番曲。试与问,如今新蒲细柳,为谁摇绿。
和永叔六篇其二代鸠妇言。宋代。梅尧臣。不如作茧依蚕蔟,以丝自裹还自足。与尔为妇过一生,怒即分飞同转目。辛勤唯雏寄鹊巢,子母生离因尔逐。羽毛曾未颜色衰,饮啄不计丰俭时,天阴辄遣呼辄归,恩情纸薄谁信之。朝为夫妇夕行路,世间反覆那能知。汲妻白母非美事,後代放此诚堪悲。
施教授到官两载 其二。宋代。韩淲。青青水中芹,泮涣而乐群。亦岂无他人,亦岂不在君。海峤富术业,江湖稀见闻。其间名世者,馀子信纷纷。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唐代。李德裕。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菱溪石记。宋代。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杂兴。宋代。张镃。真才当自重,跃冶非良金。世儒识拔鲜,志士违本心。慷慨自铺陈,庶几有知音。但恐北风扇,虚言难保任。快哉东方生,可喜未可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