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代。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早春时期,词人外出游玩,途中观赏到梅花的精致与雪花的灿烂,因而兴致大开。于是词人借物咏志,写下了这首词。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这是一首咏物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一开篇,就是指点江山、直抒胸臆。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只咏雪或只咏梅,而是花开两朵、两朵俱美。一会是一个平台上的比较,一会是各自舞台上的辉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从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阕的结构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总领全段;三四五句,以鲜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把这异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笔下、袒露在读者眼前;其中的对比手法,恰好也照应了主旨。这样的结构意图,就是抓住雪与梅的同与不同:上阕的“全似”,下阕的“不似”,这就全面的比较了两种风流。
从段落到全篇,这首词大体可以分出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起: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承: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转:虽是一般,惟高一着。合: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具体看来,梅雪争春,同样风流,这就是不可避免的梅与雪的不同。不过,异中寻同,词人偏要说“雪花全似梅花萼”。这里,雪花与梅花同在雪花仿佛就是梅花的花瓣。是啊,梅花的美丽,在于不仅有形,而且有香。雪花有梅之形,于是就输了一段香
词人的智慧,就在于丰富的想象力。风流,像风一样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间万物的最佳典范。作者在梅与雪的映衬中,明知雪花有弱点,但却把她的弱点,放在险恶的处境中,想象为是狂风夺去了雪花能与梅花媲美的资格,这是极其高明的想象力,正是这样的想象,既说明了“全似”中的真实距离,也说明了这确实情有可原。这既是替雪花找托词,又是进一步展示了梅花的风采。
这基础上,作者归纳说,雪梅的风流看似一样,但梅花其实更高一着。前面是雪花与梅花异中之同,这里是二者终有高下、毕竟不同的现实状态。“雪花不似梅花薄”,一个“薄”字,意味深长。按古代汉语,薄通泊,淡薄即淡泊,这是一解;另一解则是薄的本义,薄即草木丛生。是啊,雪是水气的精华,而梅花是草木的精华、百花的精华、生命的精华,不愧是花中之花。所以,雪花的“不似”,表现了略逊一筹。是啊,梅花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装点向草木凋零、万花俱谢的雪山;雪花虽无生命,却依然善解人意的飞向人们的身边。
这就是词人最重要的比较。两种美丽的花朵,一是梅花,她挑战着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气,呼唤着天地中生命的色彩、呼唤着天地中美丽的春天,也呼唤着天地中美丽的百花;另一是雪花,她把单调的冬天变成飞花溅玉的世界,这就是异中有同。那雪与梅各展所长,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不卑不亢,绝无对梅花的嫉妒,只有与梅花的互补。即使不得第一,绝不与第一对立。这就是雪花,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显示雪花的美丽。
可见,词中梅雪并举,映衬之妙、拟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让梅与雪刚柔相济、共迎春光。其中那个“薄”字,引出了太多的争议:其一,薄字取贬义时,即意指雪花比梅花更薄一点。其二,用作褒义时,作为和严冬战斗的宠儿,怎么能比雪花更厚呢?然而词人不会取“薄”字的贬义,因为那与词人笔下的“风流”形象太不相称。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武松打虎,不能是武松打猫,贬低斗严冬的“战友”,实际就是贬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词为第二种说法,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义的最好依据。
参考资料:
1、穆杰主编.古诗词鉴赏·冬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第182页
2、王筱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词曲卷(二)辽、金、元、明、清(词):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24-25
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主要活动于至元到大德年间。有《兰轩集》二十卷,原本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十六卷,其中诗九卷,文七卷。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处境最不好,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情绪,《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书》卷五八。...
王旭。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主要活动于至元到大德年间。有《兰轩集》二十卷,原本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十六卷,其中诗九卷,文七卷。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处境最不好,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情绪,《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书》卷五八。
送黄提干赴班。宋代。李昴英。不枉金兰贮一贤,唱名重见冕旒前。省闱见说第三赋,选调犹迟十八年。据实语人南峤事,无多行李浙江船。壶山群彦官今紧,直谅如今合茹连。
乾堰塘。清代。沈丙莹。行行乾堰塘,村墟起山脊。四府始并设,两郡于兹画。往时阛阛多,民气今促迫。虎狼去已远,搏噬尚有迹。曹家漱芳楼,曾为一宿客。渺焉不可寻,惟见荒烟白。
和黄小峰大户同韦南苕少参游吴山寺 其三。明代。顾应祥。塔影浮溪上,钟声出树间。空庭双鸟下,落日一僧还。泉响千山雪,岚飞两岸山。何须到昏黑,绝顶已穷攀。
赠谯司法。明代。皇甫汸。才华蜀郡古来闻,况是谯周更不群。早岁挥毫惊白雪,明时射策致青云。衙开恒岳鹏宵迥,家忆巴江雁字分。共道持平能谳狱,坐令三辅号神君。
题陈子卿此君轩。明代。佘翔。气压元龙百尺楼,摊书偏爱竹脩脩。有时笑倚婵娟月,一片西山翠欲流。
姑苏感事二首 其一。明代。王泽。百二山河已失扃,孤城独战血魂腥。覆蕉鹿在宁非梦,篝火狐鸣竟不灵。既与群雄争帝鼎,忍随降虏到皇廷。致身早得归麟阁,应共长驱下建瓴。
上册宝十三首 酌献用《明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旨酒嘉栗,有飶其香。衎我淑灵,歆此令芳。德贻彤管,号正椒房。神具醉止,降福穰穰。
武昌舟次送友。清代。金应澍。扬帆又向鄂城还,秋去春来转眴间。折柳繫舟鹦鹉埭,落花送客凤凰山。弹琴洞口云千叠,吹笛楼头月一弯。太息征途犹故我,何时同与返乡关。
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清代。佚名。崇基负海,建国□□。遗□后嗣,留爱于民。兴王启霸,世属功臣。攀龙矫足,高蹈燕秦。美矣高□,华哉盛族。馀庆必隆,挺兹岳牧。无遗两□,有荣五服。负石沉江,嗽流岩谷。公之诞嗣,荫□馀荣。承家主奠,实彼高明。敦崇礼让,修拭身名。诗骚散志,风月吟情。冽□□朝,位隆二国。吏仰其威,民思其德。卷舒图史,遨游儒墨。道□南容,□逾□北。方城刺举,求瘼帷褰。衢奔竹马,水涸贪泉。慈仁孝悌,公亦有焉。九皋□响,声闻于天。梁木横□,太山其颓。哲人萎矣,呜呼哀哉。悲风满□,愁云□开。泪将花堕,鸟共声哀。素车同萃,白马俱来。挂剑空存,悬□徒在。□返北城,□旋南海。芳林欲正,□风无改。孝子欲养,慈亲不在。
闲居。唐代。殷尧藩。茂苑闲居木石同,旋开小径翦蒿蓬。虚游心在鸿濛外,穴处身疑培塿中。花影一阑吟夜月,松声半榻卧秋风。百年寄傲聊容膝,何必高车驷马通。
邺都怀古。唐代。刘沧。昔时霸业何萧索,古木唯多鸟雀声。芳草自生宫殿处,牧童谁识帝王城。残春杨柳长川迥,落日蒹葭远水平。一望青山便惆怅,西陵无主月空明。
叙雪寄喻凫(一作杜荀鹤)。唐代。方干。密片繁声旋不销,萦风杂霰转飘飖。澄江莫蔽长流色,衰柳难黏自动条。湿气添寒酤酒夜,素花迎曙卷帘朝。此时明径无行迹,唯望徽之问寂寥。
次段世高掌科九日登楼韵。明代。钟渤。罗浮山远白云收,南望情孤百尺楼。几点黄花空照景,数茎华发不胜秋。雁将暝色催诗句,天与清香落酒瓯。安得此身如蔗境,了无酸楚到心头。
辛丑归途中绝句八首 其七。明代。陆深。目力耽书短,归心引路长。深林喧鸟雀,斜日下牛羊。
挽遂初陈尚书。宋代。王义山。到得咸淳国步艰,几回杭疏动天颜。丈夫那肯死牖下,余子从教活草间。有分珠厓终着去,无心白发望生还。故人目断暮云处,雾雨蒙蒙山外山。
和明叔九日。宋代。司马光。不奈衰须白,羞看朝鉴明。聊凭佳节酒,强作少年情。雨冷弊裘薄,风高醉帽倾。如何不行乐,况复值秋成。
闻喜归朝为云南太守杨大本题。明代。龚敩。近分旌旆守藩维,强把征袍换绿衣。越巂北来天路远,牂牁南下客船稀。黄堂酒散灯花落,铃阁香销蟢子飞。遥想杏花春雨里,鹊声争报远人归。
别石崖弟方伯。明代。谢迁。弟南兄北念分携,怪底杨朱泣路岐。潦水微茫烟树杳,海天寥廓雁书迟。严程未数忧先集,殊遇难酬力已疲。何日归来遂初愿,一堂欢笑叶埙篪。
无骨箬。宋代。徐安国。三足碧蝉岩下见,千年丹鼎地中开。故令绀箬生无骨,要表真仙蜕骨来。
题阙 其七十九。明代。王世贞。唐室将贾乱,高明俱倦勤。轩龙不安位,鹤驭将帝宾。两武称贤助,二李亦纯臣。云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爱州与荆州,不惮批逆鳞。幸以首领完,沈沦竟终身。
和人回文五首。宋代。苏轼。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裳。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多丽(念念)。宋代。詹玉。晚云归,小楼又作阴凉。霎儿间,恨桐招雨,西风叶叶商量。醒时心、又还南浦,愁边句、多在斜阳。菱宛笼青,莲瓶拖艳,旋倾花水咽茶香。怨蛩有、许多言语,说动软心肠。夜沈沈,几条凉月,界破晴窗。共绣帘吹絮未久。却孤剑水云乡。自家书、未能成字,邻家笛、且莫吹商。好梦偏慳,闲情未了,隔墙又唱秋娘。帕绡依、旧时香折,戏封做书囊。鸳鸯字,见时千万,绣一双双。
益寿美金花。元代。侯善渊。玄元微密。寂寂寥寥无缝入。探赜功奇。易象先天合圣机。混然一*。拍塞冲虚无不济。极目清光。顿觉融风天地凉。
决明。明代。吴宽。黄花隐绿叶,雨过仍离披。不为杜老叹,未是凉风时。服食治目眚,吾将采掇之。不须更买药,园丁是医师。
简刘君秉。宋代。李之仪。刘郎本是风尘外,画舸新从越上来。闻说露芽如爪活,更多溪楮截肪开。雪消鼎面声频涌,鹅转池心首屡回。洗涤睡魔临二景,敢辞瓦砾换琼瑰。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四。宋代。张孝祥。便建油幢上木天,棠阴元不用蒲鞭。南州小试调元手,国步多难政要贤。
到村。唐代。杜甫。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稍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
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一点真阳生坎位,点却离宫之缺。造物无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物物□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自古乾坤,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窟。
酹江月(冬至与胡胎仙)。宋代。葛长庚。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一点真阳生坎位,点却离宫之缺。造物无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物物□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自古乾坤,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窟。
致斋监中夜与同官纵谈鬼神效宛陵先生体。宋代。陆游。五客围一炉,夜语穷幻怪。或夸雷可斫,或笑鬼可卖,或陈混沌初,或及世界坏,或言修罗战,百万起睚眦。余谈恣搜抉,所出杂细大,风云堕皮帻,幽坎窥铁械,群号起古聚,孤泣出空廨,妖狐冠髑髅,掩袂弄姿态,空*伏逸囚,夜半出窃嘬。虽云多闻益,颇犯绮语戒。不如姑置之,投枕休困惫。明当挂祠衣,仆仆愁亟拜。
戏赠医士从戎限韵。明代。李之世。梁生家世八闽人,少小学书并学剑。近得龙宫不死方,炼就昆吾跃冶焰。朝寻山顶采黄精,夜倚旄头看紫电。匣里龙蛇或一吼,袖中黄白将九转。逃名岂学吴门隐,排难儗飞聊城箭。朅来海上请缨去,漫尔壶中施药遍。芙蓉七宝冲星孤,芝草三花带露碾。隔垣且窥越人脏,射生须溥单于面。功成铸剑来种药,海外三山任游衍。
晚过小三台。唐代。张鸿。向晚步幽麓,南风送微凉。缘冈如荠树,随云为黑苍。瘿松立旷野,赭花媚斜阳。旁有磊磊石,菭衣染微黄。疑是云林子,笔墨留幽光。此景足珍赏,徘徊樵径旁。日暮不能去,归鸦下平冈。
宇文子贞至驿为松江诸邑田粮事赋古诗二章增之。元代。孙华孙。朝行谷水东,暮行谷水西。谷水日日流,驿舟日日来。驿舟来不已,波浪日日起。朝行谷水西,暮行谷水东。傍人指驿舟,舟中有春风。春风吹谷水,照见桃与李。
贺顾氏母七十有五。明代。苏仲。人到稀年万一中,稀年富贵更奇逢。楼台明月笙歌闹,罗绮春风笑语丛。玉斝祝辞香缥缈,蟒衣趋拜烛摇红。花间不管韶光去,岁岁南山对酒缸。
秋游石湾二首 其二。清代。徐庭翼。数里云冈花鸟閒,一声渔笛起前湾。清光骇目浑无地,翠色横空别有山。守洞老猿惊客唳,傍沙雏鹜弄潮还。西风万顷江涛涌,红叶纷纷晚照间。
张汉臣因入觐索诗。元代。耶律楚材。汉臣千里觐龙庭,欲使天皇致太平。十事便宜言恳切,三千貔虎令严明。好筹庙算如留相,莫忆鲈鱼似季鹰。一统要荒君勉力,云台须占最高名。
赏牡丹二首 其二。明代。林光。洛阳城里聚金卮,数百年来负赏期。谷雨节催花正好,静观亭下醉何辞。天然绝品难描画,造化凭谁为设施。一咏一觞看未厌,尧夫添得打乖诗。
夜坐水次。宋代。陆游。房星纵,心星横,北斗高挂南斗倾。蓼根熠熠萤火明,苇丛哀哀姑恶声。我倚胡床破三更,溪风吹衣月未生。玉门关,拂云城,何时连营插汉旌?白头书生未可轻,不死令君看太平。
敩劝学诗寄锜铤镳诸弟 其七。清代。梁朝钟。刑于是妻孥,行道惟丈夫。一身丛怨嫉,庭户始乖痡。
庐江主人妇。唐代。李白。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宿岐山姜明府厅。唐代。耿湋。暝色休群动,秋斋远客情。细风和雨气,寒竹度帘声。日觉蹉跎近,天教懒慢成。谁能谒卿相,朝夕算浮荣。
寄延州经略庞龙图。宋代。宋庠。驿骑传书拂塞尘,开缄长跪墨犹新。霜余且喜青松在,火尽谁矜白璧真。嵇阮交游思旧隐,皋夔功丛记名臣。年来更嗜无生学,笑杀关西仗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