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唐代。高适。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与子先足及伯畅甥别投宿明月山客邸怅然有赋。宋代。程公许。相思命千里驾,惨别缓三叠歌。幸祖帐得少住,奈征夫催发何。
岁暮苦雨 其二。明代。李之世。阴岑难辨晓,黑暗总宜眠。大梦观生事,长贫谢俗缘。骨高仍似马,坐冷并无毡。只道为儒苦,儒官苦更然。
独居。唐代。姚合。深闭柴门长不出,功夫自课少闲时。翻音免问他人字,覆局何劳对手棋。生计如云无定所,穷愁似影每相随。到头归向青山是,尘路茫茫欲告谁。
生查子(春晴寓兴)。宋代。汪莘。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寻洞。洞府天宫在眼前,春日都浮动。我自觉来看,他在迷时梦。觉则人人总是仙,步步乘鸾凤。
凤凰台。元代。周巽。望佳气,临高台。金乌初出海,照见凤凰来。千年王气久消歇,忽听韶音动双阙。乌衣巷口鸟鸣春,白鹭洲头潮涌月。云中天乐下瑶京,仙女乘鸾弄玉笙。歌声哕哕台前起,散作春风花满城。
题芭蕉双鹤图。元代。胡奎。雨鸣蕉叶凉,颇觉秋声早。阶前有双鹤,迥立风尘表。梦觉两无情,喧寂各有道。持以寄山僧,观心一时了。
戏题菊花。宋代。苏辙。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壼。微物不多分地力,终年乃尔任人须。天随匕箸几时辍,彭泽樽罍未遽无。更拟食根花落後,一依本草太伤渠。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十一。明代。区大相。憔悴沿河驿,萧条古岸杨。近年添进奉,连岁属凶荒。官舸追呼急,胥徒匿走藏。传餐吾已愧,谁忍困流亡。
南歌子(暮春)。宋代。苏轼。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冰簟堆云髻,金尊滟玉醅。绿阴青子相催。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
湖州亲旧。宋代。赵蕃。搔首对青波,萧萧半欲皤。不关年运迫,政为别离多。落魄空长恨,飘零谩短歌。残春与倦客,已矣更如何。
秋江八景 其六 白云乡。明代。张宁。浦溆苍茫水不流,回风断处见兰舟。壮怀岑寂哀情动,忽忆汾河九月秋。
题勤尊师历阳山居。唐代。许浑。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胡尘灭。白鹤还乡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阴。鸡笼山上云多处,自劚黄精不可寻。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宋代。刘克庄。经旬积潦慵扶杖,拂晓新晴喜晒簑。掣电光阴难把玩,浮云富贵易消磨。蜗牛庐只依通德,虫蠹书犹在善和。除是鬳翁名父子,别无好事者经过。
七夕诗(同用期字)。唐代。卢纶。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龙蛇歌。清代。佚名。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宋代。杨万里。官路桐江西复西,野梅千树压疏篱。昨来都下筠篮底,三百青钱买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