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饮酒。唐代。李贺。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栉栉瑶殿明, 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6-287
李贺生平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唐德宗在位时期。唐德宗李适功过都很突出。他即位以前,曾以兵马元帅的身分平定史朝义之乱,又以关内元帅的头衔出镇咸阳,抗击吐蕃;即位后,见祸乱已平,国家安泰,便纵情享乐。
参考资料:
1、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06-1008
李贺写诗,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他的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没有现实意义的咏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难找到的。这首诗题为“秦王饮酒”,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写的不是秦始皇。诗共十五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四句写武功,后面十一句写饮酒,重点放在饮酒上。诗人笔下的饮酒场面是“恣饮沉湎,歌舞杂沓,不卜昼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诗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战功显赫,又沉湎于歌舞宴乐,过着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与过都比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适正是这样的人。这首诗是借写秦王的恣饮沉湎,隐含对德宗的讽喻之意。
前四句写秦王的威仪和他的武功,笔墨经济,形象鲜明生动。首句的“骑虎”二字极富表现力。虎为百兽之王,生性凶猛,体态威严,秦王骑着它周游各地,人人望而生畏。这样的词语把抽象的、难于捉摸的“威”变成具体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更具有直观性。次句借用“剑光”显示秦王勇武威严的身姿,十分传神,却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无形迹可求。“剑光照天天自碧”,运用夸张手法,开拓了境界,使之与首句中的“游八极”相称。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声”,注家有的解释为“日月顺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说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驱策白日”。因为秦王剑光照天,天都为之改容,羲和畏惧秦王的剑光,惊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写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绝伦,威力无比,战火扑灭了,劫灰荡尽了,四海之内呈现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声歌宴乐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从第五句起都是描写秦王寻欢作乐的笔墨。“龙头泻酒邀酒星”极言酒喝得多。一个“泻”字,写出了酒流如注的样子;一个“邀”字,写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枨枨”形容乐器精良,声音优美。“洞庭雨脚来吹笙”描述笙的吹奏声飘忽幽冷,绵延不绝。“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来之笔,有情有景,醉态可掬,气势凌人。这位秦王饮酒作乐,闹了一夜,还不满足。他试图喝月倒行,阻止白昼的到来,以便让他尽情享乐,作无休无止的长夜之饮。这既是显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五更已过,空中的云彩变白了,天已经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内外宫门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讨好,也是出于畏惧,谎报才至一更。过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代吕种玉《言鲭》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义丰富深刻,具有讽刺意味。尽管天已大亮,饮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浅,烛树烟轻,场面仍是那样的豪华绮丽,然而歌女歌声娇弱,舞伎舞步踉跄,妃嫔泪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驱使了。在秦王的威严之下,她们只得强打着精神奉觞上寿。“青琴醉眼泪泓泓”,诗歌以冷语作结,气氛为之一变,显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达了惋惜、哀怨、讥诮等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余意无穷。
参考资料:
1、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06-1008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中秋夜南园同故人酌。明代。谢榛。不谒金张第,相期松桂边。人须今夜酒,月朗故乡天。归思逢秋色,狂歌度老年。阴晴如可定,早上玉峰颠。
用韵叹冬雨回集大三首 其三。元代。曹文晦。久厌冬深雨,长吟屋漏诗。凄凉乔木下,想象熟梅时。水没江边鹬,雷翻水底螭。天时犹尔变,人事得无移。
山花子。清代。纳兰性德。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久坐。宋代。宋伯仁。坐久如忘世,松窗日未斜。营巢鸦噪树,作梦蝶眠花。易课推三画,医方录数家。瓶笙声未绝,更点土山茶。
七夕三首 其二。宋代。邓林。迢递天河路,飘摇博望槎。仙郎犹有妇,荡子可无家。度日忧王事,逢秋感岁华。乡心成百折,城鼓已三挝。
春日闻怡山文人治园因赠。明代。皇甫汸。为园更喜逢春早,开径还宜引兴深。南国小山聊地隐,习池新水足渊沉。栽花种柳年年事,语燕鸣鸠处处音。自笑玉颜真忝窃,无缘金谷日相寻。
向觉明[达]属题Legouis与Cazamian合著英国]。近现代。钱钟书。火聚刀林试命回,又敦夙好拨寒灰。荒城失喜书棚在,也当慈仁寺里来。
舟中。明代。释今无。意适大江阔,天空长箔明。一年收此日,半夜得秋声。鱼跃忽疑水,舟行不计程。晚云穿石重,朝露湿衣清。草色忙归雁,蘋花笑急萍。岸行人起鸟,野泊月宜情。山仄风常闪,江寒气更生。劳劳都莫问,吾重亦吾轻。
四时般若。宋代。释法泰。林木萧条复本根,严霜冻雪鏁松门。地炉煨火通身暖,寒暑到来休更论。
西江月。元代。姬翼。自性天中日月,元真海里舟航。千门万户为敷扬。引入亡羊路上。续焰传薪莫会,金壶碧酒先尝。博山一炷劫前香。鼻观难通妙况。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唐代。萧楚材。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将追会阜迹,更勒岱宗铭。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叶箭凌寒矫,乌弓望晓惊。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