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唐代。岑参。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参考资料:
1、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6-108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21-225
据《岑诗系年》,这首诗作于乾元年间(765~766),时岑参任右补阙。作者在一个春日里,于青绮门送别张氏判官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6-108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送别诗,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友人之间送别的一个场面,在一个优美的春日的早晨,诗人送友人到城门之外,在酒店饯别,依依不合送友人离去。
诗的一开头就点明即将分别和送别的时间,从“青门”写起以照应题目。“城头日出”,看得出天气的晴朗,从中可以感觉到诗人心情的开朗,从而提示了全诗的基调。然而既为离别。就不免有留恋之情,这一点在诗的三、四两句所勾划的景物中含蓄地透露出来。“青门柳枝”“几人别”对诗人送别起了很好的陪衬作用。
诗的次四句先写步出青门后所见,瞻望前路,遥遥无尽,“路”是景物的中心,与“官树”、“驿楼”一路烘托旅途气氛,隐隐流露出惆怅不舍。然后设想友人登程后情景:“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这两句既以自然美景与远行之人相联系,勾划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春日行旅图,而又暗示张判官供职御史台的身份,是一种巧妙的双关笔法。而“花扑”、“云随”又都以物的有倩,衬托了人的不舍。
诗的又四句写酒店饯别。“日未午”与上文“城头日出”联系,看出时间的推移,也从中反映出诗人的挽留。对酒店宴饮场面并未正面细致描写,只用“丝绳”、“玉缸”和“如乳”的美酒来侧写,后文用一“醉”字加以呼应,可见此次宴别宾主都很尽兴。紧接着四句仍以酒店为基点落笔,写饮酒时所见:宾主在酒家畅饮,窗外落花满地,和春夜来微雨被踏成花泥,黄鹂在翩翩低飞,春日美景,烘托着人们的兴致。一个“醉”字,而且醉到书信懒题的程度,可见虽为惜别,而宾主豪兴不减。这一节宴别场面仅用景物来侧写,用笔极含蓄而意境极优美。
诗的最后四句写醉后送友登程。“望君不可见”而用“须臾”,故友离去而用“疾如箭”,在诗人感觉中,友人走得太快了,透露出不忍便别;而酒后便扬鞭飞马离去,也可看到友人奔波国事的豪迈姿态。结尾用古乐府歇辞“东飞伯劳西飞燕”的成句,贴切地表现出故人深情。
这首诗写送别,着重写送别的环境,意境十分优美,诗人的心情与诗中的环境一样是开朗而明快的。全诗共十八句,六次换韵,又间用偶句,显得流畅而婉转。
参考资料:
1、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6-108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21-225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寄查多闻 其一。宋代。谢逸。谁能货马即求船,分袂都门又一年。翳翳夏槐联骑语,萧萧秋雨对床眠。
陈莹中自合浦迁郴州时余同粹中寓百丈粹中请迓之以病不果粹中独行作此送之。宋代。释德洪。我怀希夷老,如哑无处诉。忽闻得生还,失声喜能语。想见如镜中,仙风拂眉宇。欲问华严宗,忽觉隔吴楚。摄衣出从之,久疾恐顿仆。佳哉蜀道人,精爽驰揵武。殷勤愿偕行,得书即径去。我生百无求,青山满门户。公卿一□□,掉头不回顾。斯人独难忘,自不知其故。夙昔当问佛,□□亦法侣。达书理故事,已办住山斧。太虚吾斧柄,能□□收取。
延陵道中即事三绝 其三。宋代。朱南杰。小立青帘卖酒家,味虽薄薄胜空茶。今年春满疏篱外,数朵轻红出杏花。
客思。宋代。陆游。裘马平生喜远游,暮年憔悴向南州。文书与睡中分日,衰病和愁总怕秋。无复雪郊看射虎,但思烟浦听呼牛。还家谁道无余俸,倒橐犹堪买钓舟。
南陔五章二章八句三章四句。宋代。郑刚中。敬尔身矣,怪其亲矣。逮其暮矣,云何吁矣。
舟中即景十首再呈永叔并寄李惟寅宋忠父二君 其一。明代。胡应麟。渐喜云天豁,犹怜道路长。大河风烈烈,平野日荒荒。叠浪芦根黑,飞沙木末黄。翻思载图籍,片楫漾潇湘。
游仙诗 其三。唐代。张鸿。元霜捣尽意含羞,凭仗云翘作蹇修。总为刘纲登九府,蓝桥不惜玉浆求。
外弟信臣总干西归驻舟沙岸得半月之款于其行口占道别。宋代。张栻。外家源流远,文物被诸孙。嗟我数年来,颇识佳弟昆。酥酪本同味,兰芷非殊根。竞爽有如此,知当大其门。信也来过我,气貌清而温。方忻驻足地,中有静者存。皎然明月光,岂复受浊浑。埙篪迭和时,此理试共论。
卮言 其二。清代。田延年。夏虫难语冰,井蛙难语海。是固习之偏,无乃性不改。天地一何宽,嗜好非一端。唐虞相授受,巢许乐考槃。武周仁人粟,夷齐乃不餐。居身贵特立,处世贵达观。所以古圣贤,不强人所难。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宋代。释法薰。眼似流星,机如掣电。过得南山门,未见南山面。天气稍热。别时相见。
题泰州司理廨舍小亭。宋代。赵蕃。凿去为亭因得池,面池老柳蔽仍亏。客来不用勤修供,乞与绳床令赋诗。
和劂丈侍郎。宋代。王洋。鸿濛棲神契,脱落力自由。谅此丈夫事,宁为儿女忧。丈人志宇宙,织芥无滞留。静观四大室,俛仰七十秋。诗宽江海涯,心无花月愁。请言平生志,旷度无阴谋。浩洋驰三峡,泾渭分九流。霜皮峻千尺,回首走万牛。大历竹马游,即今谁在不。被发下大荒,万象散莫收。一举摄倒景,百篇醒醉眸。矧此无妄疾,固哥勿药瘳。时当天宇清,皮人献功裘。愿公强举卮,起慰潇洒侯。列星遥参光,虫鸟逃穷搜。前山方刻窟,粗可少献酬。不作红粉涴,那忧华发羞。洪岩与浮邱,彩笔俱丰优。
闻喜燕上赠状元叶祖洽。宋代。王珪。黼座亲临唱第初,宴嬉犹及苑花余。青厢特访安危策,紫府应将姓字书。御酒连倾金鉴落,宫床曾赐玉蟾蜍。从来晁董多奇论,三日英豪亦未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