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参考资料:
1、刘 瑜.李清照全词.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90-93
2、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9
3、李寅生.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下册).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437-438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参考资料:
1、刘瑜 .李清照全词 .山东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 :第90-93页 .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0-1181
2、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9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意在亭)。宋代。叶梦得。休笑山翁不住山。二年偷向此中闲。归来赢得鬓毛斑。瓮底新醅供酩酊,城头曲槛俯淙潺。山翁老去此山间。
题石廉使所藏墨梅。明代。李昌祺。飞雪送臈尽,孤根得春先。如何一图里,见此双清妍。冰资玉质神仙格,谁运天机描貌得。冉冉寒香似可闻,疏疏冷蕊疑堪摘。封柯积干冻未消,五出六出皆琼瑶。傍开正吐总绝似,历岁经时浑不凋。何用巡檐索花笑,横幅高悬恣瞻眺。酷好原欣节操同,深藏颇惜临摹妙。道傍人暍困尘埃,画就终非疗渴材。别有真梅着佳实,明年调鼎待公来。
和王诚之群圃胜集。宋代。虞俦。何人浪说四难并,此地追随眼更清。飞盖数移红步幛,肩舆稳度翠围屏。春回觞咏频频举,风度笙歌处处听。昼短夜长公莫恨,当家故事有兰亭。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宋代。梅尧臣。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虽少未为贵,亦以知我贫。至交不变旧,佳果幸及新。穷坑我易满,分饷犹奉亲。计料失广大,琐屑且沉沦。何用报珠玉,千里来殷懃。
留别南徐故人。唐代。周贺。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未断却来约,且伸临去情。潮回滩鸟下,月上客船明。他日南徐道,缘君又重行。
九日文德承吴子充二山人过访。明代。梁有誉。燕台佳节遇重阳,词客经过共举觞。魏代风流颁菊蕊,汉家故事佩萸囊。空瞻沆瀣金茎上,漫接烟云石阙旁。不用登临频怅望,暮天鸣雁自成行。
柳梢青·春感。宋代。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又和李粹伯。唐代。王质。云似诸公簿领閒,不名阿堵但江山。秋风未白平生发,尊酒聊赪壮士颜。醉后参虚无咫尺,悲来天地总间关。归眠梦绕潇湘野,红叶黄花满望斑。
宫词 其四十。宋代。周彦质。春昼宫娥直退迟,茶馀清话屡移时。困人天气成浓睡,偶失鞦韆伴侣期。
乙巳初度口占 其一。明代。袁宏道。南郭读书西郭田,一竿秋水一湖烟。蛮歌社酒时时醉,不学庞家独跳禅。
一昼千万思。宋代。曾巩。一昼千万思,一夜千万愁。昼思复夜愁,昼夜千万秋。故人远为县,海边勾践州。故人道何如,不间也与周。我如道边尘,安能望嵩丘。又若涧与溪,敢比沧海流。景山与学海,汲汲强自谋。愁思虽尔勤,故人得知不。
离京留题蒋店 其一。宋代。姚勉。閤门传旨放朝参,归觐亲庭晓整骖。葵藿丹心犹恋恋,五云缭绕望宫南。
九日融堂池上。宋代。钱时。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冉冉隔墙风不断,夜深和月倚栏干。
送宪吏郑彦林考满赴吏部。明代。王恭。我昔维舟东上潭,见君家住岐阳南。门垂栗里先生柳,身著柏台从事衫。前年寄诗沙头道,去年期我山中庵。匹马今朝又离别,斗酒何年共笑谈。今去皇州霜正落,况逢淮树叶初酣。吴女当垆卷细袖,白门烧酒破红柑。人人尽道山公好,于尔长林无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