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尉古剑。唐代。白居易。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参考资料:
1、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1-23
2、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7-119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前后,即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
参考资料:
1、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7-119
2、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1-23
白居易的讽喻诗,善于运用变化万端的比兴手法,塑造各种真实的受迫害者的艺术形象,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现象,因而这些诗不少成为反映现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名篇,《李都尉古剑》就是其中一首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这首诗所运用的比兴手法是很高明的,通篇只借用一把李都尉古剑作为描写对象,但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意思极为明确,虽然着墨不多,而出语却纡徐委婉,具有无穷转折之妙,耐人寻思。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可分三个层次。从开始至“ 秋水澄不流”八句主要是表现古剑外表的不同凡俗。首句写“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是用“寒黯黯”三字描绘古剑寒光闪闪,灼烁不定的形态,刻画剑的不凡,不从剑的锋利入手,而仅表现其剑光闪。
烁不定,正是该诗的高明之处,未睹剑先见其寒光凛凛,足以说明这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几千秋”上承“古剑”的“古”字,古而且利,则此剑为至宝就毫无疑问了。为了进一步渲染这柄宝剑,诗人进一步写道:“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据王嘉《拾遗记》载,越王勾践曾以白牛白马祀昆吾山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其一名为掩日,用其指日,日光尽暗。其三曰转魄,指月则蟾兔为之倒转。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极力夸张表现宝剑的非同凡俗之处。这四句是从诗人的角度描绘宝剑的不凡,为了印证自己的看法,下面四句又用旁观者的评价加以证实。客人看到宝剑“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东汉袁康《越绝书》:“太阿剑,视之如秋水。”用秋水形容剑光,由来已久。诗歌继描绘古剑“寒黯黯,可以“纳日月”、“ 排斗牛”之后,又以“湛然秋水”形容,更进一步表现古剑的威光四射,非同一般。因此客人有观之者,即使很喜欢它,也不得不自叹是凡夫俗子,不敢奢望得到它,还是让这把古剑去完成其应有的使命吧。
接下来则是描写古剑的卓越品质。它不仅剑光闪烁,锋利无比,具有华美的外表,而且品质端正,也非平常刀剑可比。“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说明它的纯度和硬度都是无与伦比的。这并非夸张,因为它“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宝剑乃百炼成钢,其刚强之性,不能使它变成软弱,犹如士之可杀而不可辱,极力表现其质地坚硬。西晋诗人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里是反用其意,表现出古剑刚硬,不能化柔,不屈从外力的品质。但是,一旦有用武之地,它也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拼杀。正所谓“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它愿意刚直之士高兴,去斩断奸臣的头颅。它愿意充当杀伐谄佞的先锋,为国为民除掉奸邪。这几句诗乃以咏物而喻志,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刚直之性、浩然之气及欲为朝廷荡涤污秽、铲除奸邪的抱负,铿锵有力,正气凛然。“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至于区区个人恩怨就不是宝剑所乐于效命的了,它不屑于做那些需要半夜行动,见不得人的丑事。这一段从宝剑的精纯无比和愿斩佞臣两方面揭示出宝剑的内在品质,它比漂亮的外表,凛凛的寒光更重要,更能展现出古剑之所以为至宝的本质所在。
最后两句点明此诗的主旨,也是白居易“卒章显其志”方法成功的运用。“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的意思是说:这样锋利的兵器,应该使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不要玷辱了我“神兵”的光辉称号。
这也就是告诫包括自己在内的谏官们,应该不怕得罪权贵,去弹奏国家大事;而不应该只议论一些无关重要的小事,来敷衍塞责。
此诗是通过表现一把宝剑的不同凡俗及其优秀品质,借以塑造一个刚正不阿、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重臣和谏官的形象。此时诗人身为左拾遗,自然也有表明自己作为谏官的正直态度之意。然而,诗的主旨并没有明白直接地说出来,而是紧紧扣住宝剑的特征来表现,全诗没有一句话不是围绕着这把古剑写的,每一句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古剑的超凡和刚直不阿。咏剑与赞人,自然融合为一。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也芳。”反之,人们也形成这样一种心理,即因其称物芳,故其吉洁。
比喻新颖,精用典故,妥帖自然,不着痕迹,也是这首诗的鲜明特点。诸如“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都有化用前人诗语之处。这些典故,加强了诗的形象性,使诗句内涵更深刻、丰富。
参考资料:
1、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1-23
2、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7-119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晚望。明代。韩上桂。江城高阁倚空穹,东望沧溟一水通。山色正当层切上,月明偏在踏歌中。扁舟荡漾寻芳渚,石涧依微饮绛虹。一自病回衣带减,不堪憔悴怨东风。
游城西集庆园。宋代。苏辙。送客城西客已远,归路北池接南苑。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软。缭墙朱户谁家园,流水平畦春日浅。禁河分溜一池足,洛圃移花百金贱。飞甍斤斧声未绝,翠柏栽培影初遍。傍人笑指高台处,前年适见荒榛满。金钱力夺天地功,岁月未多风物换。人生富贵无不成,都门坐置山林观。暖风迟日时一到,早出莫归应未晚。主人最贵霄城,长使憧憧路人看。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唐代。冷朝阳。同游云外寺,渡水入禅关。立扫窗前石,坐看池上山。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不是缘名利,好来长伴闲。
再和西庵上人韵。元代。耶律楚材。不在寻求不在参,谁分西北与东南。云川试入西庵去,三圣元来共一庵。
鹦鹉曲·都门感旧。元代。冯子振。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
上都酬章十八兄。唐代。清江。每叹经年别,人生有几年。关河长问道,风雨独随缘。寓蝶成庄梦,怀人识祢贤。徽猷不及此,空愧白华篇。
里中杜。宋代。黎廷瑞。藓石莓墙屋数楹,年年来赛社公灵。儿童趁节欢如沸,父老伤春涕欲零。海燕边鸿何日了,夏松殷柏为谁青。村醪如蜜犹堪醉,莫遣东风两眼醒。
苦雨。明代。王渐逵。仲夏冱阴霭,朱火无炎熺。少微弛其运,司天讵能违。园林无畅条,岩壑汇为陂。欲渡无舟楫,策杖将焉浮。我稼稚以劣,众口仰在兹。迅雷无停声,重云滞还期。鼋鼍入井市,魑魅窥庭阶。旱潦频相仍,庶夫失镃基。哲士委时命,固穷乃其宜。抚恨良自慰,达顺夫奚疑。
琼花。宋代。郑良嗣。玉立祠庭久不衰,俄经剪伐重能栽。端知妙护有神力,更喜当时歼厥魁。种不他传焉得子,年将丰稔辄多开。天生异物初无伴,只许翻阶近侍来。
人日。清代。朱景英。元日到人日,他乡胜故乡。疏花披素艳,沙岸绕微茫。锦里残丹灶,春星带草堂。平生为幽兴,同客未能忘。
凤山怀古(三首)。明代。孙华。天兵压境,陈宜中启请太后,欲请三宫浮海,且云舟航已具。后曰:“临安十万百姓,能尽载否?”遂迎王师。莫向登临起叹吁,故宫今是梵王都。麒麟馺娑荒荆棘,鹦鹉频伽张苾刍。辇道久无黄曲盖,寝垣谁置白浮屠。望江亭子依然好,时有胡僧置酒壶。
晚入汴水。唐代。崔颢。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题梁中砥诗书图。宋代。陈深。山昏归云敛,叶落夕飚骤。疏松漏微月,清光照严实。烟中二仙师,一笑欣邂逅。行行扑空翠,杖屡相先后。清景适与朝,得句若天授。收成诗逾绝,开卷消鄙陋。如饮口冷泉,可嚥不可嗽。我怀陶贞白,日夕梦三秀。何年卓茆庵,饵术衍遐寿。
夜半乐 题元人画韩熙载夜宴图。清代。邹祗谟。当时江左风味,玉笙吹彻,天许轻狂暇。有北海韩郎,才名潇洒。玉鸾视草,铜螭署敕,更闻弟畜徐铉,客呼舒雅。行乐地、歌舞争兰夜。铜盘绛蜡耿耿,芳樽细浪,长鲸倾泻。香雾暖、满堂玉人如画。宛转搊弦,激昂挝鼓,沉沉月隐花明,鱼脂飘灺。交翠舄、花冠暗中卸。到此不觉,缨绝履遗,良宵无价。那羡南朝官仆射。动君王、恰赢得虎头偷写。看明月、梅岭冈前者。谢公墩畔风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