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唐代。李白。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参考资料:
1、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84-88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1-773
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之时,是在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之后。
参考资料:
1、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03-404
这首诗借楚汉对峙的古战场遗迹,评论乱世英雄项羽、刘邦的成败,阐述拨乱反正的经验,总结“拨乱属豪圣”的历史规律。诗人的见解与司马迁略同。但由于诗人不受儒家传统观念的约束,也能超脱世俗的功利观念,因而既肯定项羽刘邦的成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从天意、智力、功业结合分析,赞扬刘邦兼有豪杰和圣人的气质,指出只有这样的豪圣才能完成治平乱世统一天下的任务。这就比司马迁所说的论述显得透彻明确,而与阮籍鄙薄刘邦的观点根本相反,更无论同情项羽失败、嫌恶刘邦等偏见迂论。因此此诗的史论观点虽不免历史局限而拘于英雄史观及天命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独到的,杰出的,具有辩证精神。
此诗既具有叙事诗的结构,又充满抒情诗的实质。全诗叙述古迹有关的历史人物和眼前景象,抒发诗人的情怀和感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提炼精美的语言,铸成不同的艺术形象,错综而层次清楚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整体结构犹如乐府歌行,有头有尾,夹叙夹议,从秦亡开始,讲到阮籍的感慨。安排得当,层次分明。全诗分为两大段,前十四句为第一段,概述秦亡后的楚汉兴亡成败的历史;后十六句为第二段,缅怀广武古战场楚汉相对峙的历史。前段基本采取叙述方式,后段基本采用评述方式。运用多种手法,通过鲜明形象,以完成整体结构,表达主题思想,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对历史的洞然见识,对诗歌艺术的卓然才能,构成了这首怀古诗洒脱超逸、豪放豁达的独特风格;也使它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情绪,具有抒情诗的实质。
参考资料:
1、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84-88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题禹庙。宋代。齐唐。削断龙门剑力间,遗祠终古鉴湖边。昆墟到海曾穷地,石穴藏书不记年。春色门墙花滴雨,晓光台殿水浮烟。涂山万国梯航集,告禅录坛岂偶然。
送曹沪南赴阙。宋代。洪咨夔。闻之善治水,不与水争势。顺流导汉漾,徐当过三澨。又闻善登山,不与山争力。缓步出朝阳,晚亦到崧极。展也曹沪南,所学见所履。致身以登山,应物以治水。几年蚕丛州,归问长安道。巴船五百料,太半外省草。白驹在彼谷,桑扈莺其领。人物方眇然,惜此方眇然,惜此尺璧景。疏梅耿绝碕,飞梦随去浆。索蓍为占之,圣功得蒙养。
次韵借观《睢阳老五图。宋代。苏轼。国老安荣心自闲,紫袍金带旧簪冠。星骑箕簸扬糠秕,斗掌权衡表汉桓。冬有愆阳嫌薄热,夏多沴气畏轻寒。赖得五贤清雅出,俾人敬慕肃容看。
骆驼桥。宋代。袁说友。家住水云窟,路分苕霅溪。天高横蝃蝀,水阔跨鲸鲵。卷浪去还却,行人东望西。帆樯惊岁月,桥柱几人题。
三游洞。宋代。邓深。诘曲山蹊晚,清冷石涧秋。三门俨呀豁,四壁极琱锼。上穴重岩閟,中龛一室幽。斐然成五字,聊尔继乘风。
丁器之将赴建平诵予乙丑赠归之作且问原复动静俯仰十年不胜故旧天涯之感因用原韵作两绝句送之 其一。明代。顾清。吴江岁晚促归船,临发题诗尚宛然。十载长安如一梦,又携风月过桐川。
读前集二首。唐代。郑谷。殷璠裁鉴英灵集,颇觉同才得旨深。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爱日满阶看古集,只应陶集是吾师。
灯下观菊花影同社中诸友赋 其七。明代。袁宏道。静语一堂熏,兕觥屡付君。窿洼扪水影,游戏写风纹。倩女归时魄,巫山嫁后云。鼻根如灭却,亦可嗅清芬。
两竿苍玉何年植,潇洒当轩伴寂寥。终日看来吟不足,有时倚处醉微销。
影垂月下湘君佩,声咽风前秦女箫。彷佛故园池上见,不知身在五湖遥。
长沙分司竹桂橘三植皆南州高品感而有作时虞逆瑾见害三首 其一。明代。潘希曾。两竿苍玉何年植,潇洒当轩伴寂寥。终日看来吟不足,有时倚处醉微销。影垂月下湘君佩,声咽风前秦女箫。彷佛故园池上见,不知身在五湖遥。
村居杂咏六首 其一。清代。邹起凤。暂结渔樵侣,相逢似旧邻。多怀烟水趣,却愧宦游人。鸡黍间中味,桑麻世外身。终身五湖畔,潇洒乐吾真。
贺程帅因任四首且言久缺诗筒之意。宋代。陈造。恩纶蜚下汉江滨,特许襄民借寇恂。千里江山皆动色,列城条教再生春。灌瓜夙稔安边策,茹草宁无待哺民。方倚金城亲邵父,近君宁惜小逡巡。
次馆宾何天雨留别之作。明代。谢迁。漠漠同云岁正寒,梅花又见出林峦。旧书满案供儿课,长铗无鱼愧客弹。高卧优游门自掩,狂歌激烈酒初阑。坐毡不厌年来薄,青眼相看未尽欢。
春日田园杂兴二首。金朝。何鸣凤。东风转瞩又东阜,久赋将芜力未薅。古木阴深巢燕弱,荒陂水浅怒蛙豪。儿废方拟半栽秫,身隐尚嫌全种桃。何许蕨薇君欲来,饥眠堪义华山高。
南游过湘汉即事寄友人。唐代。李频。南去远驱逐,三湘五月行。巴山雪水下,楚泽火云生。向野聊中饭,乘凉探暮程。离怀不可说,已迫峡猿声。
六州歌头。宋代。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闲呼 一作:间呼)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鞭马图。元代。袁桷。生驹万里意,所向知无前。圉人忌其德,未试先加鞭。要令俯首驯,使我尝相怜。伯乐死已久,此道不复传。驾车困泥途,伏枥老岁年。所用非所养,谁能别蚩妍?画师逐时好,谓尔诚当然。披图重叹嗟,我意何由宣。
水调歌头 送包录事归省。明代。陈霆。江山忆故国,烟月阻同游。西风搔首,夕阳归鸟望乡楼。十载红尘春梦,千里白云情思,身世浪悠悠。归路辨行色,雁字海天秋。碧澜堂,山色近,水光浮。画船载酒,花时福寿满金瓯。醉拥笙歌十二,光映寿星两点,袍带总风流。从此苕南景,应作画图收。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三十三 钱源。宋代。郭祥正。至宝岂无源,源深人姓钱。直须朝海去,馀派保千年。
临高台。南北朝。张正见。层台迩清汉,出迥驾重棼。飞栋临黄鹤,高窗度白云。风前朱幌色,霞处绮疏分。此中多怨曲,地远讵能闻。
板桥杂记题词 其二。清代。沈峄。杜牧风怀宋玉词,诗人例许惜蛾眉。樽前试与秋娘唱,凄绝云昏月暗时。
半山亭。宋代。于石。万叠岚光冷滴衣,清泉白石锁烟扉。半山落日樵相语,一迳寒松僧独归。叶堕误惊幽鸟去,林空不碍断云飞。层崖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
赠林隐君。宋代。释文珦。閒居已二毛,破屋翳蓬蒿。短笛清风在,长吟白雪高。篱腰悬瓠小。柳瘿系船牢。自是嫌机事。棕持抱翁劳。
送致政蒋用璋知县还吴。明代。朱诚泳。长安陌上花正飞,苏台游客初辞归。一年南北慕丰采,相见那忍仍相违。关陕适逢天久旱,山川草木无精辉。灞陵行馆尽萧索,满道流移恒苦饥。秦人半死委沟壑,肝脑涂地豺狼肥。送君此日空惆怅,离筵把酒风吹衣。嗟君夙昔多抱负,眼见颠连忍含哺。济时长策满胸中,袖手胡为乎中路。江南景物吴门偏,风月常随诗酒船。纶巾野服任萧散,飘飘俨若瀛洲仙。忆君年少曾登第,百里花封民感惠。官轻便觉折腰难,墨绶铜章遽捐弃。流光庆泽钟贤郎,广寒丹桂飘天香。十载灯窗富文学,飞黄指日当腾骧。愿言行义以达道,登庸慎莫仍韬光。
元夕次孟熙韵。明代。唐之淳。今夜越王台,莲花匝地开。星河低蜡炬,歌管散银杯。水向铜龙滴,香从粉妓来。遥怜多病客,江馆咏寒梅。
已酉三月二十一日夜梦中作。宋代。郑刚中。曲阑干畔短篱边,用意春工剪不圆。一夜西风借霜力,幽香喷出小金钱。
复从游武昌西山九曲亭至陶桓公祠。清代。郑孝胥。楚山入武昌,连峰到江尽。危亭据九曲,江树遥可认。东坡千人耳,名与此山峻。壁间颖滨记,微叹转清润。长沙擅攻伐,当日比廉蔺。平生慕圣禹,事乃儒者近。至今读书处,老桂散馀韵。来游生苦晚,入世遘多衅。谁言不逮古,差喜陪雄俊。尚书实挺生,忧国带霜鬓。高宾有梁蒯,声实各隐磷。峰头立小语,万古入鸿阵。部民争拥看,诸岭为微震。贱儒世虽弃,济胜颇能奋。登临摩倦眼,私淑窃自信。被发行归山,振衣向千仞。
题海陵寓舍四首之二。宋代。贺铸。近湿篱根歌蟪蛄,向明屋角网蜘蛛。黄葵紫苋雨张王,花蚊白蚁风驱除。辗转犹憎夏夜久,支离何堪春病余。预愁还作旧年调,两眼京尘怀镜湖。
次韵同年蔡仲平察院游西湖。宋代。王之道。朝日不受雾,晴光似晖晖。忽然快我心,清风为解围。坐见九里松,旌幢碧相依。天竺了在望,上有祥云微。西湖一千顷,圆荷覆青衣。轻舟况游览,往往俗客稀。幸及新雨霁,欣逢露初晞。水光与山色,高低映郊畿。佳哉气葱郁,观阙何巍巍。谁云门庭远,咫尺承天威。诸公萃俊杰,高论玉尘挥。载酒旨且多,不醉无庸归。余欢到献酢,滟滟双鸳飞。新诗烂锦段,想见劳心机。顾我虽百拙,续貂重相违。明年若重来,种种当如几。
席上分韵同咏红梅忌绛雪胭脂丹砂霞色酒晕二首 其二。明代。孙一元。平生正尔拟相亲,面着无言意更真。红拂敢疑颜色似,清风林下谢夫人。
社集城南得六麻 其四。明代。张萱。法酝分中贵,芳园学内家。朱甍依柳影,绮槛护兰芽。绝塞諠鼙鼓,荒村断缲车。谁云帝城乐,应念北门嗟。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 其七。明代。李之世。嫩绿柔红斗晓晖,江南花信未全稀。镜前病起愁添鬓,马上春寒未授衣。蔓草似连边外色,遥山半入雨中微。家园三径知无恙,碧荇苍苔满旧矶。
嘉兴拜先师吕文懿公冢以陈无已丘园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诗韵敬赋十首 其八。明代。程敏政。夫子本清白,芳名亦难朽。岂无富贵家,灰飞竟何有。
霜月梅。元代。凌云翰。北枝消得铁心肝,却恐南枝不耐寒。好倩东风与吹散,只留疏影月中看。
清明有感。元代。叶颙。举目关河尽乱离,旧坟新冢正累累。落花满径东风恶,芳草连天野客悲。无酒无诗寒食节,半晴半雨夕阳时。垂杨不识兴亡恨,也杂蓬蒿上翠扉。
寄大洪。明代。张嗣纲。少年屯牧海门西,望断天涯思欲迷。稼穑已占时岁稔,梦魂多傍瘴岚飞。幽窗忆汝惟敲句,驿路逢人问转期。漫说归帆淹广海,芙蓉秋水不胜悲。
一萼红 答闺人寄朱履。清代。徐釚。恰霜天,正旅怀初恶,旧恨叠罗巾。忽展乌丝,密添綵线,贻来朱履殷勤。屈指算、梅开将近,问个侬、何事久依人。楚馆休眠,秦楼莫踏,絮絮叮咛。欲识相思情味,只粉痕香捻,绡泪朱分。咄汝黔娄,凄凉荡子,怎能消受针神。莫道是、魂销妆阁,天涯荒草更销魂。料尔一分憔悴,记取腰身。
秋夜。宋代。邵雍。耿耿银河秋夜长,起来无寐□思量。思量了后迷还闷,烦恼到头徒□□。□□□□□计较,梦中说梦转寻常。回头万事□□迹,空□语言争知长。
普请道友搬瓦。宋代。释印肃。当时驴觑井,如今井觑驴。酒醒溪边思往昔,至今方觉彼区区。空花解弄□儿路,蝶引痴蜂入网蛛。谁是那头能警叱,回光返照越贤愚。云盖瓦铺须子细,笔端有□显文殊。
天目山逸人居。宋代。释文珦。隐处元无路,烟霞素所期。不逢樵子说,那有世人知。树老回春晚,山高见日迟。欲为重到约,恐尔又深移。
寄刘叔骥兼索远斋伯瑞。宋代。赵蕃。苕溪往来非不款,何山道场况非远。如何著脚竟无缘,孤我平生看山眼。刘郎生长在溪山,吸光饮绿岁月闲。不惟人作晋宋样,更觉诗参简远间。向来稍得相酬唱,别后阙然难屡枉。况今结束事西浮,那可无诗道遐想。远斋视我犹其子,伯仲视我乃其季。傥能俱寄绝妙辞,更约髯参并表弟。
题画鹰赠达将军萧庵。清代。缪烜。由来劲气禀金方,风力霜毛搏击强。万里秋心凭绘取,将军英武震要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