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唐代。崔怀宝。 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崔怀宝,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路遇教坊第一筝手薛琼琼,一见倾心。因乐供奉杨羔引见,琼琼随其私奔。后怀宝调补荆南司录。事发,被收赴阙。因杨贵妃求情获赦,制赐琼琼与怀宝为妻。见《岁时广记》卷一七引《丽情集》。...
崔怀宝。崔怀宝,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路遇教坊第一筝手薛琼琼,一见倾心。因乐供奉杨羔引见,琼琼随其私奔。后怀宝调补荆南司录。事发,被收赴阙。因杨贵妃求情获赦,制赐琼琼与怀宝为妻。见《岁时广记》卷一七引《丽情集》。
满庭芳 欲脱家。金朝。王哲。既欲修行,终全*谧,出离尘俗相当。莫凭外坐,朝暮起心香。须是损妻舍事,违乡土、*却儿娘。常归一,民安国富,战胜又兵强。长长。潇洒做,搜寻玄妙,认取清凉。又凭空渺邈,大道无方。只在圆光自照,明来后、堪用衡量。重阳子,迎霜金菊,独许满庭芳。
志仁监薄示五言十五韵夸徐潭之胜次韵一首。宋代。刘克庄。岚翠屏环墅,溪光炼抹坤。尚书华栋改,先辈钓矶存。久卧漳滨疾,谁招楚泽魂。昔惭葵卫足,今喜叶归根。自志台卿墓,休争谢传墩。牧慵贪草暖,鸟急怕林昏。时许樵分席,何烦客扫门。早嫌皮袋臭,晚悟髑髅尊。童子便高枕,偷儿瞰短垣。岁寒始知柏,劫火不焚璠。恩未忘簪履,衰难恋厩轩。抽身脱胶扰,掩耳避啾喧。联句那无藉,藏书幸有繁。故交频暖热,新贵断寒暄。篱落多疏阙,犹须折柳樊。
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二十。清代。佚名。感欢初殷勤,叹子后辽落。打金侧玳瑁,外艳里怀薄。
登楼。唐代。贾岛。秋日登高望,凉风吹海初。山川明已久,河汉没无馀。远近涯寥夐,高低中太虚。赋因王阁笔,思比谢游疏。
涌几。明代。王夫之。旷古登应少,问之石不知。此山初得主,千岳觉增奇。叶动鸣泉处,桥寒亭午时。有来争胜槩,切莫突西施。
送孙青宕归宁波 其五。明代。陈子壮。最爱风流贺季真,酒中遂识谪仙人。当年乞得归来地,十亩湖光尽不贫。
梁文学以自寿六十诗见示次和。明代。卢龙云。莫将杯酒负良辰,十月江南号小春。一任浮云时自改,须知吾道未全贫。清霜傲菊秋仍好,香雪冲梅岁又新。岂学坡翁怜暮景,江门风月更何人。
京邸。明代。梁柱臣。春来闻尔客长安,尺素空传欲见难。此日风尘欣把袂,明时词赋独登坛。吟边景物年华暮,战后河山暝色寒。官拙自伤寥落久,故人犹为罄交欢。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清代。黄遵宪。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布袋赞。宋代。释绍昙。杖挑布袋,冷嘲热讽笑訚訚。肚皮无窖,眼里无筋,走长汀等个人。败阙了也,贼精贼精。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静友。宋代。刘黻。静友性不凡,惟嗜土石瘦。与草似无瘉,於吾如有旧。抱独足养真,韬芳何深茂。清风苦好事,揄扬古今宙。
别荆州吏民诗二首 其二。南北朝。萧绎。莫言不汉远,烟霞隔数千。何必黄丞相,重应临颍川。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