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蘋。清代。佚名。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翻译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注释
⑴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⑵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⑶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毛传》:“行潦,流潦也。”
⑷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⑸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⑹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⑺奠:放置。
⑻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户。
⑼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
⑽有:语首助词,无义。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此诗叙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
根据文献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蘋、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又集杜二首兼怀石可丈 其二。明代。黄锦。汉朝陵墓对南山,玉露金茎霄汉间。永夜角声悲自语,东来紫气满函关。舍舟策马论兵地,嫩叶浓花满目班。戏假霜威促山简,来游此地不知还。
偈颂十一首 其一。宋代。释了演。谁庵不会说禅,一向外边之绕。鸣鼓集众升堂,岂容乱开臭口。而今无计可为,谩把屎肠抖擞。瞎驴趁队过新罗,惊起南辰藏北斗。
至永州。元代。陈孚。万里归来一叶舟,淡烟疏雨满汀洲。梦魂怪得清如许,身在潇湘第一州。
送王子亮卿真州访蒋宪使。明代。皇甫汸。岁暮三山路,江通一水津。舟寒初载雪,榻暗旧生尘。静夜闻潮惯,荒城落叶频。悬知蒋诩宅,开径迟幽人。
次韵杨明叔四首。宋代。黄庭坚。道常无一物,学要反三隅。喜与嗔同本,嗔时喜自俱。心随物作宰,人谓我非夫。利用兼精义,还成到岸桴。
左江录似友人。宋代。王偁。左江江水日潺湲,鸟语莎裳住百蛮。莫道天涯应在此,交州更隔万重山。
鹧鸪天(戊辰七夕)。宋代。郭应祥。令节标名自古闻。今宵银汉耿无云。难寻海上乘槎客,空诵河东乞巧文。罗异果,炷名熏。纫针捻线漫纷纷。蓬莱底事回车处,暗想当年钿合分。
过万松老人故居有感。宋代。耶律铸。忆埽香云谒上方,一天花雨扑禅床。云归雨敛香花冷,窣堵波沈替戾冈。
不关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若人。渭水傅岩看后代,东坡太白即前身。
整齐宇宙徐挥手,点缀湖山别是春。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二首 其二。宋代。杨万里。不关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若人。渭水傅岩看后代,东坡太白即前身。整齐宇宙徐挥手,点缀湖山别是春。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