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质

周郑交质朗读

周郑交质翻译及注释

翻译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注释
1.卿士:周朝执政官。
2.贰于虢(guó):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3]
3.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
4.交质:交换人质。
5.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
6.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7.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8.畀(bì):交给。
9.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dà)夫。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
10.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
11.中:同“衷”,内心。
12.明恕:互相体谅。
13.要(yāo):约束。
14.间:离间。
15.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
16.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
17.蘋(píng):水生植物,即浮萍。蘩(fán),白蒿。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
18.筐莒(jǔ):竹制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莒。锜(qí)釜,均为烹饪器,有足为錡,无足为釜。
19.潢(huáng):积水池。污,积水。行(háng)潦(lǎo), 路上的积水。
20.荐:享祭,祭祀。
21.羞:同“馐”,进奉。
22.《采蘩》、《采苹》: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23.《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24.昭:表明。

周郑交质评析

  本文前两段,只用寥寥七十多字,就把春秋初期周王室和它的同姓诸侯国郑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揭示出来。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为了达成妥协,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居然采用了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即交换质子。那么,这一外交手段是否奏效了呢?第二段的记述则对这一举措做出了历史否定。历史的辩证法雄辩地证明,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尽管如此,在我们今天建立新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诚信原则还是应该继承发扬的。

周郑交质赏析二

  文章先简要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揭示了郑庄公两次入侵东周之地,强逼平王立质、咄咄逼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东周王室已然衰微、任人欺凌、委曲求全的历史情状。并由此得出结论,周天子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做法是不可靠、也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君子通过对此事的评论,指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彼此体谅、坦诚相待的基础之上,强调了恪守礼仪、忠于信义的重要性。

  文章虽然不长,但叙事朴实,议论周严,有事实,有根据,有结论,语言中肯,说服力很强。文末“君子日”一段评论,以信和礼为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周郑交质之非。数层转折与整齐的排旬,使作者的论断显示出不可逆转的气势,空灵排宕、辞采纵横而又风韵悠然。

  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权威早已实际崩溃。但周王及诸侯都没有将此事捅破。周郑交质作为一个可供观测或曰方便标记的事件点而成为周王权威崩溃的标志。《左传》认为周郑交质“无信(已堕落到需靠人质故曰无信)不礼(周郑上下失序故曰不礼)”,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缩影。

  在《周郑交质》中,君子对双方都有责难,但侧重于批评周王室。左丘明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其不能以信服人,是以礼驭下造成的。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周郑交质》这篇文章反映了《左传》崇霸贬王思想。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这是《左传》的典型写法。君子的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对后世史论有极大的影响。

周郑交质创作背景

  在自春秋起始的东周,从平王东迁立国,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连姬姓的宗室诸侯也不再忠心辅佐。天子和诸侯的信用,要用交换人质来作保证,成为笑谈。郑庄公不循礼法开了先例,王纲已堕。而后,周王室与执政大臣郑伯发生信任危机,郑国是西周末至战国初重要诸侯国之一,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为郑国国君时,也承袭了父亲在朝廷的卿士职位。后来,周平王宠信虢公忌父,有意擢升虢公、分享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派遣郑卿祭足率领郑军在四月收割了东周王畿内温地的麦,又于当年秋天再率领郑军收割了东周王畿内成周的禾,周郑关系因此进一步恶化。周郑互相怀恨,关系急遽恶化。[2] 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为了达成妥协,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居然采用了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即交换质子。而这一手段并没有奏效。以上就是该文的背景。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朗读
()

猜你喜欢

山中诗债愁因积,索取频劳说世交。安得鹭沙才思逸,濡毫全不费推敲。

()

前日寝门恸,至今悲有馀。已嗟万化尽,方见八行书。

满纸传相忆,裁诗怨索居。危弦音有绝,哀玉韵犹虚。

()
道为谋书重,名因赋颂雄。
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
徒倚短窗下,月色照平地。
江头见渔舸,更欲扣舷醉。
山川蔼夕霏,菰蒲颤凉翠。
景色自纷糅,造化只儿戏。
()
董老故自贫,但有满木杏。
别令雕虎守,探囊续人命。
我老断狡狯,昔人慵季孟。
惟余隐几地,可愈俗子病。
()

古洞藏勾漏,琪宫挹太清。执鞭瀛岛客,飞舄紫芝城。

烛底流金液,云中起玉笙。廿年尘鞅外,时得寄幽情。

()

山外青山关外关,重重天险倦跻攀。十盘峰影浮云上,八渡泉声乱石间。

草满畬田烧后黑,苔侵崖树雨馀斑。架岩多少流居者,独恋殊风忘却还。

()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来诗云与杭争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

上枝凝翠柏,下叶染苍苔。莫使王家见,清吟不肯回。

()
栈云零乱驮铃声,驿树轮囷桦烛明。
清梦不知身万里,只言今夜宿葭萌。
()

人远山深云景新,青溪石落画烟晴。飘残絮影遥知柳,啼遍桃花不见莺。

沓嶂开天春一线,危岩飞瀑雪千层。野猿见客如相识,为叩松关鹤自迎。

()
摇膝支颐体渐康,入门已作白家香。
从今休傍官人俗,但向林泉呼二郎。
()

安昌汉耆儒,乐饮侈亦至。
东坡俭不固,少饮得径醉。
愚敢效戴崇,正复思其次。

()

卖卜长安作漫游,裹粮千里为报谋。
时危贵得班超相,命薄那能李广侯。
术挟瑟竽虽易售,话逢枘凿亦难投。

()

受兹明命,作守西疆。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

月光流如酥,天影湛於水。
饥鹤啄梅花,风吹酒波起。

()

鸟道荒烟外,天风飒满林。空江涵雨霁,叠嶂带云阴。

楼阁争高下,松杉自古今。旧游浑似梦,一笑更登临。

()

箕颍千年后,唯君得古风。位留丹陛上,身入白云中。

躁静心相背,高低迹不同。笼鸡与梁燕,不信有冥鸿。

()
谇言取箕箒,德色借耰锄。
不是贾年少,还能痛哭无。
()

看秋山万叠,晓日曈昽,参差相倚。画栋珠帘,卷高空清丽。

老桂香浓,洞箫声远,作瑶池佳会。露缀花梢,风摇鬓影,夜来凉意。

()

相夫犹未拜恩封,一枕泉台梦已终。机杼声沈虚夜月,幄帷香冷起秋风。

魂归故国千山远,花落中途万里空。淑德在人应不朽,丰碑三尺岭之东。

()
止水中间别有天,濯缨人去自清涟。
明珠万斛归尘土,不及山中一掬泉。
()
五行四象。
戊己攒盈如何样。
黑水红云。
白马背牛两下分。
()
今年未见菊花枝,老恐登高亦不宜。
但得明朝须有酒,可能我辈更无诗。
身閒天下朋游少,秋暑江南雁到迟。
宗武宗文佐觞咏,几家伯道叹无儿。
()

漠漠愁云海戌迷,十年何事望京师。
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
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

()

翠釜黄封劳外臣,关门乘传遣词人。燕支拜舞君王赐,一曲琵琶绝塞春。

()
何年海上还,坐镇此山川。
笔砚归京阙,衣冠带瘴烟。
一生忠胆在,万古党名传。
吾道多流落,西风问老天。
()

浮云全不动毫纤,争识元冥今最严。千首杜陵高格调,两年白帝困齑盐。

磁瓯索醉那辞酒,鸠杖扶衰更绕檐。何处梅花堪放艳,风刀刮面利尖尖。

()

抚我膝上琴,酌君杯中酒。惟琴乃正声,惟酒是醇酎。

芳年如惊飙,愿介斯文寿。结交非悠悠,所贵在耐久。

()

灵峰标胜境,神府枕通川。玉殿斜连汉,金堂迥架烟。

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别有青门外,空怀玄圃仙。

()

赤山湖就头,孟阳二三月。绿蔽贲荇薮,湖就赤山矶。

大姑大湖东,仲姑居湖西。

()
给事为郎日,青溪醉隐衔。
冰池通极浦,雪径绕高岩。
珠玉砂同弃,松筠草共芟。
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
学道知专气,尊生得养形。
精神生尺宅,虚白集中扃。
出岫孤云静,凌霜老柏青。
晨兴取涧水,漱齿读黄庭。
()
鸾回不假学。
凤举自相关。
到嫌衫袖广。
恒长碍举鬟。
()
清冷泉飞,萧然瑟松风到。
虽未计宫商,总是冲陶操。
()

一翁亭高半空住,老健身轻若平步。昔约隐者招不来,今日招魂返何处。

亭压峻岭出茂林,百里山水如镜聚。俯窥井邑在涧底,凤台狮子沈烟雾。

()
土蚀菱花有微窍,悬向秋堂光照耀。
写出人人妍丑姿,西施始免嫫母笑。
()

雪天谁解返冰魂,春意搀先入禁门。蓓蕾渐看舒五出,胚胎疑为染孤根。

尘空冀北烟花梦,思绕江南水竹村。珍重盛开应有日,洗妆先试绿醅尊。

()

一春长作客,连日苦多风。野树凄迷绿,檐花黯淡红。

愁随诗卷积,囊与酒樽空。巢燕如相识,频来草舍中。

()

携家共睹郡公来,五马趋迎一笑开。不羡笙簧喧北里,却欣歌诵补南陔。

九重恩儗丝纶诰,百岁香倾琥珀杯。信笔要书耆硕传,老生不敢让非才。

()

犀利锋铓敌五兵,梦中青镂未为灵。空山日午南窗暖,拟写黄庭内景经。

()

韦郎句中寻昼寂,劫灰不尽绿层层。鸿文重纪青城客,内典新传瀑布僧。

石佛浮江轻似叶,神珠照钵隐如灯。杪椤树子风前落,吹满恩公旧毾㲪。

()
松石琴薦松石为琴薦,鳞皴状颇奇。
补天虽变质,映涧尚含滋。
静砌和烟立,虚堂带藓移。
最宜弹别鹤,况有旧栖枝。
()

坐阅干戈扰,输公已定居。生涯今易足,世态莫嗔渠。

晷短全疏客,窗晴好对书。故山常入梦,何日到吾庐。

()

卧疾禅房里。问君年,才过四十,胡为如此。人笑君同师伯齴,君只狂呼自喜。

狗窦豁、尽容卿未。犹剩左车能决肉,更何妨、拥鼻哦经史。

()
伏义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安得名山处处藏!
()
琉璃一片春湖面。
画舫游人帘外见。
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干莺细啭。
秋千寂寂垂杨岸。
()

同时熊给谏,不异楚灵均。破衲称开士,残碑记党人。

老从方外友,悟彼定中身。应据生公石,军持话宿因。

()

至道不由学,颓龄安可住。宿命无纤罹,重玄乃遐悟。

鲜明女萝裙,致我火浣布。稽首存至诚,欣会如所度。

()

诗人偶作画,兴与哦诗同。髯张醉后辄挥洒,意境不落畦畛中。

片云初生幽涧石,万吹忽入寒涛松,似有灵气盘虚空。

()

天地大庐舍,谁使渠滔滔。拟如原卜居,卷屋皆波涛。

又思囚山赋,匪虎吾狴牢。独惟安乐窝,邵子差雄豪。

()
高榆百余年,其大数十围。
修柯遏云日,老枿干虹霓。
嗟尔拥肿材,大匠已见遗。
何人失翦伐,养此顽钝姿。
()

何处风烟接碧霄,鸡鸣山寺隔尘嚣。冠裳共际升平会,车马偏劳故旧招。

醒后酒痕还半湿,忙来诗债未全销。几回棘寺频翘首,溽暑薰人雨正飘。

()
七年五过徐城县,自笑皇皇此世间。
安得身如仓庾氏,一官能到子孙闲。
()

一身素贫窭,四海长为客。

客涂不可穷,老去少筋力。

()
圣主恢儒率旧章,首冬鸣跸下胶庠。
生师褒博趋鱣序,文武端严列雁行。
承诏敷陈商戊甲,执经环立晋袁王。
三千学者多才秀,定有同升孔子堂。
()

伤时此夜忆神京,月照鳌山辇道平。朱雀街门旧行路,星毬飞上凤凰城。

()

前年屡憩慈仁寺,古松苍翠流云气。高枝偃盖撑晴空。

低枝攫拿捎厚地。青天忽诧蛟龙蟠,赤日只疑风雨至。

()

重关钟漏通,夕敞凤凰宫。双阙祥烟里,千门明月中。

酒杯浮湛露,歌曲唱流风。侍臣咸醉止,恒惭恩遇崇。

()

南溪竹,腾秀入青冥。直节虚心功未显,深根固蒂道先明。

霜雪岂凋零。

()

满城风雨近重阳,云卷天空垂幕。林表初阳光似洗,屋角呼晴双鹊。香泽方熏,烘帘初下,森森霜华薄。发妆酒暖,_人须要同酌。
老手为拂春山,休夸京兆扫,宫眉难学。客里清欢随分有,争似还家时乐。料得厌厌,云窗深锁,宽尽黄金约。不堪重省,泪和灯烬偷落。

()

远郎竟何去,别郎不得语。瑟瑟复悽悽,日暮风吹雨。

小雨滴花香,大雨倒垂杨。狂风横艇子,冲散两鸳鸯。

()
翠柏童然杂蘤间,簿书馀暇独来看。
不须更共春葩竞,留取青青待岁寒。
()

冬烘老子木棉裘,苜蓿盘边与古谋。曳踵车轮良病缓,拄颐剑首正嫌修。

虽雠《七略》无藜火,未證三幡愧苾刍。儒佛两家无著处,祇将黄发迈时流。

()
孤根要先觉,一花已后会。
而况万香中,晚乃夸狂醉。
东皇兆群物,无物居其最。
对梅欲着语,当在梅之外。
()
西湖一曲舞霓裳,劝客花前白玉觞。
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
()

独住大江滨,不知何代人。药垆生紫气,肌肉似红银。

酒酽竹屋烂,符收山鬼仁。何妨将我去,一看武陵春。

()
老钱工作赵昌花,残绿依稀姤五瓜。
正叔晦翁凡六说,始知辅嗣大争差。
()

野老何愚庸,团形从大块。林居玩清景,悠然与心会。

佳菊没榛丛,幽兰伍萧艾。岁晚冰霰交,见之徒感慨。

()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云断石峰高并笋,

日临山势远开莲。闲留幢节低春水,醉拥笙歌出暮烟。

()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
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
张鸣筝,待君听。
()

眼眶才落此湖光,却叹身如湖里航。破浪只销心上稳,乘风何必望中洋。

浃宵飞渡真为策,泛月归来不用忙。许国有怀如李泌,孤城明日是端阳。

()

邯郸枕里了功名,安乐窝中适性情。瘦石烟霞无尽藏,小山鸡犬亦长生。

云间彩凤衔金简,花底青鸾度玉笙。我是橘中同奕者,定骑龙尾共瑶京。

()
眼见名花病已轻,手攀芳树思如酲。
飘零万片都无恨,点缀残枝更有情。
日暮莫辞银烛照,夜寒谁为宝瓶生。
饮阑可怕留连久,满地香红忍得行。
()

刘郎去后无音信。春色飘零尽。莫随流水去人间。未到花开先护、小阑干。

香泥润透连宵雨。淡影斜阳里。画帘春困绿窗人。别有一天幽恨、不分明。

()
()
碧沼横梅屋。
水平堤、双双翠羽,引雏偷浴。
倚户无人深院静,犹忆棋敲嫩玉。
还又是、朱樱初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