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清代。佚名。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翻译
这人长得真漂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明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
这人长得真精神,眼睛美丽又清明。一切仪式已完成,终日射靶不曾停。箭无虚发中靶心,真是我的好外甥。
这人长得真英俊,眉清目秀闪柔光。舞姿端正节奏强,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箭同中靶中央,抵御外患有力量!
注释
⑴猗(yī)嗟:赞叹声。
⑵昌:美好的样子。
⑶颀而:即“颀然”,指身材高大。
⑷抑(yì):同“懿”,美好。扬:借为“阳”。眉上曰阳,额角。
⑸趋:急走。跄(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
⑹臧(zāng):好,善。
⑺名:借为“明”,面色明净。
⑻仪既成:朱熹《诗集传》:“仪既成,言终其事而礼无违也。”
⑼射侯:射靶。
⑽正:靶心。设的于侯中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设正。
⑾展:诚然,真是。甥:古代女儿之子。一说姊妹之子曰甥,言称其为齐人之甥,而又以明非齐侯之子。
⑿娈(luán):美好。
⒀选:才华出众。
⒁贯:穿透。
⒂反:箭皆射中一个点。朱熹《诗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
⒃御乱:防御战乱。
这首诗以赞叹的口吻,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位少年射手的形象。此诗每章均以“猗嗟”发端。按“猗嗟”为叹美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啊呀”。用这种叹美词语开头的诗句,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提醒读者注意诗人所要赞美的人或事。它在描写少年射手的形象和技艺时,起到一种渲染烘托的作用。
在赞颂少年形象之美时,突出他身体强壮的特点。诗一开头就写道:“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昌”,粗壮结实之谓;“颀”和“长”乃高大之谓。这位长得高大、粗壮、结实的少年成为一名优秀射手,是毫不足怪的。
在赞颂少年形象时,还突出其面部特征,尤其眼睛的描写细致入微。赞美他“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三句诗中的“扬”“清”“婉”,都是刻画他目光明亮,炯炯有神。因为明亮的目光,是一位优秀射手所必不可少的生理条件。
除以上两个方面外,还赞美他“巧趋跄兮”,步履矫健,走起路来速度甚快。还赞美他“舞则选兮”,身体灵活,动作优美。这些也是一位优秀射手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
诗中对形象的赞颂,是为赞美他的射箭技术服务的。假若这位少年没有以上所描写的身体素质,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射手了。
诗的第一章以“射则臧兮”一句总括他的射技之精。第二章则以“终日射侯”一语,赞美少年的勤学苦练精神;以“不出正兮”一语赞美他的射则必中的技艺。第三章以“射则贯兮”赞美他的连射技术。这种连射不是两箭、三箭的重复入孔,而是“四矢反兮”,连续四矢射中一的,是一位百发百中的射手了。至此,这位少年射手的形象和技艺均描写得栩栩如生了。具有这种高超射技的少年,自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以御乱兮”一语,是全诗的结束,也是对他的总体评价。
诗中不仅描写了射手身体强壮、仪表俊美,特别之处是用“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样婉约的词汇来形容射手顾盼流动的目光,致使这个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此诗成为描写男性美的杰出之作。
前人多认为此诗的主人公是鲁庄公。《毛诗序》云:“《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关于此诗的主题,有主刺与主美二说。主刺说由来已久,其背景源于齐襄公兄妹乱伦故事。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春正月,齐襄公求婚于周王室,天子允婚,同意王姬下嫁于齐,并命鲁桓公主持婚礼大事。齐与鲁乃姻戚之邦。鲁桓公奉周天子之命至齐商议婚娶大事,自然偕夫人文姜(齐襄公之妹)一同前往。文姜归国之后,兄妹相见,旧情萌发又干出乱伦之事来,且被其夫鲁桓公侦悉。为了掩盖其丑行,齐襄公命人于饯行之后,乘醉将鲁桓公杀死,伪称暴疾而亡。鲁桓公死后,其子同继位,史称鲁庄公。《毛诗序》的作者将此诗附会这个历史故事,认为是齐人讽刺鲁庄公的作品。这种解释的确牵强。《齐风·猗嗟》诗中除第二章的“展我甥兮”一语中的“甥”可比附齐襄公与鲁庄公的舅甥关系外,其余内容则与故事毫不相涉。即使“甥”字,古人解释亦多歧义。《诗经稗疏》云:“古者盖呼妹婿为甥。”孔疏则云:“凡异族之亲皆称甥。”所以清人方玉润不同意《毛诗序》主刺的解释,他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说:“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但方氏仍然以为此诗的本事是齐襄公兄妹乱伦之事。方氏本人将此诗本事附会旧说,也是“深文奇刻”的“后儒”之一。所不同者,仅主刺主美之异。
将此诗本事与齐襄公兄妹乱伦故事扯在一起,缺乏依据。就诗论诗,不过是一首赞美一位少年射手的诗作。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二。南北朝。庾信。洞灵开静室,云气满山斋。古松裁数树,盘根无半埋。爱静鱼争乐,依人鸟入怀。仲春徵隐士,蒲轮上计偕。
董北苑。元代。黄公望。一片閒云出岫来,袈裟不染世间埃。独怜陶令门前柳,青眼偏逢惠远开。
李处士故居。唐代。王建。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其六。宋代。陈克。雷泽田渔翊圣明,射蛟南幸见升平。稍分天汉昭回象,更和江湖欸乃声。
邓隐老木寒牛。宋代。文同。苍崖棱层草芊绵,巨木半死生枯烟。羸牛日晚已噍草,稚子天寒犹打钱。
深自妇氏归侍。宋代。陈著。我生贫非穷,有子环我膝。深汝实居长,何可去顷刻。顾从百里外,赘滞日复日。事有不得已,我心常壹郁。昨朝乌鹊喜,夜得归端的。瀹洵急迎路,呼镫走奴卒。归儿如犹子,先跳门限出。女润卧东床,方困寒痰塞。忽闻兄到家,夙恙一笑失。骨肉恩爱重,此归真药石。春风花气香,今夕是何夕。酌汝一杯酒,听我言历历。我老不任事,干蛊汝宜力。汝母且多病,佐馈妇之职。三弟要读书,惟汝身励率。妹笄何以嫁,汝亦当纖悉。如此复如此,汝坐能安席。汝今虽有妇,未归未为毕。而况危乱世,离别重凄恻。一家得团栾,荼苦甘于蜜。归来早归来,我年七十一。
守闸书事时已退居五首。宋代。曹勋。薄阴疏雨湿春容,两岸增添绿与红。短棹悠悠了无事,却怜云水旧匆匆。
忆秦娥。宋代。朱敦儒。吴船窄。吴江岸下长安客。长安客。惊尘心绪,转蓬踪迹。征鸿也是关河隔。孤飞万里谁相识。谁相识。三更月落,斗横西北。
庐山冬至闻雷。明代。李梦阳。小至匡南雨,空江此夜雷。仄忧群蛰震,急恐万山摧。盗贼时事苦,阴阳归思催。征鸿莫遽起,拟尔北同回。
子安提举二首。宋代。邓肃。南奔千里已途穷,更向长江避贼锋。十口未容谋去住,片帆那暇择西东。乞钱不忍从司业,食粥新来似鲁公。赖有诗情摧不老,时将新句吐长虹。
宿板溪 其三。明代。吴与弼。跋涉长途未觉疲,晦明不必问前期。寸心始觉元无外,万事须知各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