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沧浪亭。宋代。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翻译
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
(1)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2)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4)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5)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不久,囧果被杀。
(6)撇浪:搏击风浪。
(7)汀湾:水中港湾。
(8)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此时作者人在苏州。
(9)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10)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11)刺棹:即撑船。
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虬风物潇洒,澄静深远,烟波浩淼,水流旷远。作者完全沉浸在与天地同乐的沉醉中。其在《沧浪亭记》中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作者自号“沧浪翁”,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经达到“乐天”的程度(观代哲学家冯友兰言人生有四种境界:知天、事天、乐灭、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突然,某种意识发作猛然将作者拉回到现实中,某种生命的忧思和烦恼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还”更是展现了一种意识的时间之流。扁舟急桨,撇浪载鲈,在天地归一的境界中惊现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艰难。“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则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风雨猝然与曲折蜿蜒。上阕之转折在于“忽”字,将自我生存的意识唤起,从而使得作者脱离归隐自然的混沌状态,而有意识于生存意义的危机。
“沧浪亭”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达了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故而可以看出,苏舜钦始终摆脱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情结。很自然响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苏舜钦被削职时正值人生壮年(37岁),因此对“华发改朱颜”有深切的担忧。欲对历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阕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自然是托辞,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着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词以那种看似闲适却以充满反抗与无奈情绪的“无语看波澜”的情景收场。正点出这句真理:所谓波澜便是世间,世间便是波澜。
这首词虽侧重写太湖风景,抒发作者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谗而退隐,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隐,由忧谗畏讥转为愤世嫉俗,进而转为疏狂的心路历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的积极人生观。刘熙载有言:“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艺概·词曲概》)苏舜钦这位倚声家深得其妙。词中,他由“烟雾深锁”转为“落日暴风雨”,而至“刺棹穿芦荻”。由“方念陶朱张翰”转为“拟借寒潭垂钓”。再到“无语看波澜”,一转一深,越转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从而揭示出词作的底蕴。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苏舜钦。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陪季秋大宴。宋代。宋祁。秘殿霞暾几刻移,天临法座俨朝緌。鱼龙雾暗充庭后,羯鼓风乾解渴时。山答欢声来广座,花留和气入繁枝。自怜待从非方朔,不识壶{左齿右虑}是隐词。
二十八日快晴。宋代。胡寅。阴机谁使弄哗哗,摽彼无梅漫有花。银海夜潮犹未落,火轮朝驭早相加。应惭余润归麰麦,未怯隆寒战齿牙。莫笑鬓毛轻点缀,龙钟奸黠两矜夸。
友人官满。宋代。陈郁。三年官满冰霜洁,一日春回宇宙宽。曾向厅前种杨格,绿阴留与后人看。
次韵酬宋妃六首。宋代。王安石。东风渺渺客天涯,病眼先春已见花。远欲报君羞强聒,老知随俗厌雄夸。穷通往事真如梦,得失秋毫岂更嗟。邂逅故人唯有醉,醉中衣帻任欹斜。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指柏轩。明代。高启。清阴护燕几,中有忘言客。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画竹为吏部陈郎中作。明代。祁顺。世间草木纷无数,惟有此君名最著。虚心劲节珊瑚枝,四序青青任寒暑。渭川之上淇水隈,千枝万叶连云开。南邦又说潇湘盛,知是何年分种来。都城片地千金直,竹石园林应罕得。吁嗟一日不可无,谁解风流写真迹。太常健笔追文郎,远吞淇渭淩三湘。兴来扫就参差玉,自有天然风露香。石根元气淋漓湿,宓妃鼓瑟英娥泣。佩环堕地疑雨声,旌盖排空作人立。新图捲翠入天曹,寒标直与秋争高。苍龙变化露头角,丹凤缡褷见羽毛。阴云不开苍雪积,老势峥嵘欲千尺。虚堂风生白昼静,恍惚晴空飞霹雳。主人相对偏相知,一生与尔同襟期。豪吟每和伶伦调,进德长歌卫武诗。我亦从来慕君子,幸挹高风结知己。愿言共保坚贞姿,挺立岁寒霜雪里。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宋代。孙冕。桂林南面近征黄,又爱江乡出帝乡。新命不辞提郡印,旧山重喜过衡阳。楼台满眼潇湘色,道路迎风橘柚香。知有太平经济术,政闲时节好飞章。
寄刘驾。唐代。曹邺。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东嘉风士。宋代。释文珦。山水知我旧永嘉,谢池千古湛清华。四郊风土宜柑树,百里官河尽藕花。鸦鹭共栖江面石,渔商分泊渡头沙。他年若向中川住,管定清游少在家。
清明日韦庄送朱在明南归。明代。王稚登。清明对酒共天涯,欲赠龙泉转自嗟。送别消魂惟柳色,笑人归去是桃花。园林一曲仍韦氏,兄弟多才比谢家。可惜卞和怀白璧,青衫湿尽出京华。
次韵诚斋寒食日雨中游上天竺 其十四。宋代。许及之。诗句才成雨又催,酬时只倚十分杯。诚斋笔下诗何数,不祇晴来雨更来。
送抚州周使君(即侍中之婿)。唐代。卢纶。周郎三十馀,天子赐鱼书。龙节随云水,金铙动里闾。松声三楚远,乡思百花初。若转弘农守,萧咸事不如。
独步寺前待斯远不至。宋代。赵蕃。隔墅鸡啼午,经檐鸟唤春。静中成野步,老去得閒身。咫尺频相觅,追随定几晨。村中应倍忆,海内复谁亲。
送僧元暠东游。唐代。刘禹锡。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挽庄懿皇太后词 其二。宋代。胡宿。悯册追荣极,攒宫改卜良。玉衣秋自冷,银海夜偏长。浪隔三山药,香空九子堂。云陵西望远,嵩树郁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