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宋代。惠洪。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先是贺方回写了一首《青玉案》,以词中之句改调名为《横塘路》,其结语“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传诵一时,交相赞誉。黄庭坚与贺交好,赋诗《寄贺方回》:“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黄为赵挺之、陈举所构陷,贬谪宜州(今广西宜山)。其兄黄大临,知其喜爱贺词,便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送别。翌年庭坚至宜州后,又依贺韵奉和其兄。惠洪青年时曾为县小吏,因庭坚喜其聪慧,教他读书,后来才成为海内名僧的。庭坚流放过湘江时,惠洪曾入舟陪送,时达一月,足见交情深笃。为了与庭坚兄弟唱和,也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三首俱步贺词原韵,成为词林佳话。
惠洪这首和作从长亭惨别到旅舍苦思,外景内情,相反相成;忆想、现实,交织其间,突出离愁之既深且苦。
上片表现别时情景。长亭折柳,从此远别,牵动愁肠,是以生恨。故落笔先写出这揪人心肺的一幕:长亭别恨。“绿槐烟柳”,乃三春美景,与饯行送别的“长亭路”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实即以乐景衬哀情,使人倍觉黯然魂销。“取次”,随便,这里有草率之意。试想离人黄庭坚已是遭贬流放的罪臣,奉诏即行,焉敢滞留,其匆匆成行、草草送别之仓惶情状,实亦不难想象。著一“恨”字,实含无限伤感。进而表现离别之际的思绪。试想离人此去宜州,“千峰万嶂”、“远山修水(黄大临和词之句),年近花甲而遭此坎坷,能不忧谗畏谤,思亲怀旧,愁怀惨怛,孤寂难堪?能不倍感时间漫长,痛苦的日子难以打发?”“日永如年愁难度”,虽是赋体直陈的本色之语,确也令人直觉肠回九转,凄惋欲绝。再进而表现离人上路之后的情景。试想离人虽然踏上流放之路,怎能割舍亲友!因此立马据鞍,频频回首。只是却被暮云遮断了视线,连开封那样的高城都望不见,怎能望见站立在高城上送行的亲友!词中虽只刻画离人踟蹰不前的索寞身影,但其依依不舍、怅怅不已的凄凉心境却已生动如见。庭坚和词中曾自述感受:“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取景与此不同,意境却极其近似,果然是彼唱此和,“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片描述旅舍离愁。换头直承而下,从傍晚到天晓,集中表现这乍尝别离滋味的第一夜的凄悲境况。孤鞍远去,投宿时天已傍晚。可旅舍怎能和家相比,试想离人此际触处所及,无一习惯,怎能不默默回想和亲人话别的那幕情景,其所以默默存想,暗暗思忆,既是重视深情、珍藏心底的慰藉,也是被迫分离、难以言宣的苦痛。“千万句”,造语平淡,却可启发联想,既能想见亲人反复再三、不厌其烦的关切情态,更能想见亲人既温存体贴又焦急担忧的寸寸柔肠。单纯写苦,不见其苦;忆乐思苦,其苦倍增;从离人唯一的慰藉反映出离人无穷的苦悲,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机杼如出一辙。于是以高度概括的笔力形象生动地表现离人这一夜的孤苦凄凉:薄单单的被盖,孤零零的枕头,静寂寂的夜晚,又有惹人心烦的潇潇雨声,滴滴答答一直落到天亮。仅此现实苦况,已是令人不胜凄怆。再借“梦回”之际,引起对比,强化愁思。思念萦回,形诸梦寐;试想离人思绪,不难想象梦中之景。于是梦里家庭的温馨欢乐与眼前旅舍的冷寂孤苦,映照分明,顿觉满纸生愁,其哀至极。这样以虚衬实,确能以少胜多,艺术内蕴更为丰富,审美佳趣因而倍增。
惠洪言情,之所以真挚贴切、哀婉动人,首先是善于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准确体察离人的心境,因而感同身受,悲如己出,能够委曲尽致地代抒离人的愁思,不愧为黄庭坚的忘年知己。加以善于捕捉初感,选材多是新离乍别的典型情景,能够造成创深痛巨、记忆犹新的强烈印象。并且又善于利用艺术空白,以虚见实,苦乐相形,容易调动人生的共同体验,激起情感的共鸣,因而大大增强了审美情趣。
菩萨蛮(拟古)。宋代。米芾。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沙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举酒送飞云,夜凉愁梦频。
别台咏怀 其二。清代。易顺鼎。炎荒十日小盘桓,皂帽依然返幼安。照汗青诗文渡海,满江红曲岳凭阑。遑求泽国持龙节,颇负边人望豸冠。犹有伏波横海志,书生戎服一登坛。
承天宝禅师赞。宋代。黄庭坚。灵山会上,得个消息。达安城中,不落裷(上雨下佰)。黄抚路口,雪里开花。九江渡头,无风起浪。
浣溪沙 乙亥自寿,时二孙 行一女孙 儿时。元代。王恽。梅点冰梢*蒂凝。兰芽珠树*鲜明。团奕香火此时情。避世远惭金马客,现山人道老人星。雪边岩桧尽青青。
送汪庭芝高士如严州。元代。方回。四海无家只一身,桐江西上访仙真。七年太守吾聊尔,况汝穷山管道人。
西江月。宋代。苏轼。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古风其三十一。唐代。李白。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七六。清代。黄遵宪。朝市争趋海柘榴,贪同西母斗行筹。夜深似有鲛人泣,空抱缫丝上蜃楼。
送昌期御史出守抚州 其二。明代。庄昶。久与霜台谓不空,皂囊容有补天功。更谁一视同仁妙,又到朱幡绣斧中。风展巨鹏天自阔,古存老马意何穷。天空目短风帆远,分付秋江更几鸿。
送焦廷璋之洪。元代。刘崧。玄冬山谷寒崔嵬,北风吹雪从天来。居人屏缩不出户,子有远行良苦哉。道路苍茫岁云暮,甚欲留君不能住。仙槎江口石潭深,南望不见青枫树。送行却过东城头,更上桥西沽酒楼。楼前无数白云阙,磊落如对三神洲。当歌置酒忽不乐,少小无成总萧索。长辕短棹日纷纭,山雨江云谩如昨。闻昔尔祖出牧时,我家大父而翁师。清尊画戟照白发,二老风流如见之。旧家文物今何在,霜露荒荒岁年改。珠林孙子真可怜,羡尔承宗振光采。君家巷北我巷南,古藤秋树寒交参。贱贫奔走少相聚,总有至乐何由堪。昨者诵君新句好,于我还能慰枯槁。雪消南浦柂楼高,忆尔离愁满秋草。
题狄彦哲云溪隐居二首。宋代。项安世。江汉兵余八十秋,后生谁及见前修。开元遗事无人说,正始诸贤何处求。此老尚堪矜式在,吾侪欲为子孙谋。不嗔拱立烦鸡黍,时复敲门系小舟。
朱庵睡起。宋代。释居简。檐外飞花不翳天,阶前浅水恰通船。借床睡起自作供,餐尽楚英霜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