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朗读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题解

  这首词它是较为特别的。它喜欢用口语,思想新颖,调子轻快,读起来满有船夫曲的味道。因为,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间词。它的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甚至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传了近九百年,直到驰名中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在1899年或1900年被打开,人们才有机会读到它。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鉴赏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zhào]”,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qí]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在紧张的劳动过程中,是没有空闲时间来欣赏船外的美景的,但在劳动之余,船夫们不仅轻松,而且欢快,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zhuó]”,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lín]。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吴苑一丘卧,黔生恒宴然。浮云不寄览,芳草自为年。

镜发空销绿,文心秪抱玄。时攀古人迹,悽怆眺山川。

()
陈侯海内秀,满腹贮明玑。
十岁能属文,提笔登王畿。
上嘉鲁论对,亟授九品衣。
二十隮膴仕,昱昱五采翚。
()

清节中季春,姑洗通滞塞。玉辂扶渌池,临川荡苛慝。

()
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
我拙事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
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

使客投閒卧海滨,轓车相过半交亲。故乡归去衣皆绣,南粤游回橐不贫。

受职莫忘明主赐,衔恩况是历朝身!汉廷吏道兼文武,岂畏兜鍪势逼人!

()
佳辰未展兴先阑,泉下尊前感万端。
筋力新来楼懒上,漫言高处不胜寒。
()
为有清癯骨相寒,月明时候正相关。
本来面貌无尘俗,更向冰池自照看。
()

病枕不成眠,百计湛冥梦小安。

际晓东窗鹈鴂唤,无端,一度残春一惘然。

()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

()

秋热春寒花不老,云浓日薄雨频收。共言今岁鱼偏熟,旧网须教展一筹。

()
融和盎盎上双鼎,旷度真成万顷陂。
岱华自高元地势,球琳不琢本天姿。
地方千里我无事,春满万家人不知。
预作去思无限意,攀辕送处似迎时。
()

终日阴雨总不晴,满城惟作海涛声。几番风雨凉砭骨,添得愁人逆旅情。

()

客中百感情弥适,徇友相规刊笔格。卖画囊无造孽钱,此心有似江潮白。

()

堂上何人专一乐,华扁浓书照林壑。再世弥甥得考亭,千年谱系通伊洛。

家学渊源有自来,固应子弟非凡材。三时不违甘旨入,连枝有合荆花开。

()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