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幸·送安伯弟

薄幸·送安伯弟朗读

薄幸·送安伯弟鉴赏

  词一开头就直叙送别事。“君”乃安伯弟也,但其生平不详。“送君南浦”是江淹《别赋》里著名的句子:“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段话一直成为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意念载体。

  只要一提到“送君南浦”,或只提出“南浦”两字,就会使那整段话的意境全出,令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这首词也借用了这个句子,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对烟柳”至“叶底黄鹂自语”数句,铺叙当时景物。这里有“青青万缕”的柳条,有满眼的绿树,有藏在树叶深处鸣啭的黄鹂。它们的出现。是在“送君南浦”之后才出现的。“折柳赠别”是我国的古老传统,因而烟柳万缕就会使人产生分别的感伤的联想。而满眼绿树这一意思的表达,却是用“更满眼、残红吹尽”这样的句子,它调动人们的思维能力,去想象那残花在枝头片片被吹落的景象,以增添感伤的气氛。

  文学描写的得天独厚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能描写现实存在的实景,而且能描写这一实景在此之前的情况的虚景,以虚景来表达实景的意思;故“残红吹尽”就是绿叶成阴之意。而树叶深处的“黄鹂自语”,则是反衬别离愁绪的。此句子当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化出,黄鹂自乐而离人自苦,颇具弦外之音。一“更”字联上串下,使离愁别绪程度递增,表现得很有层次。

  “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甚动人”,点出“离情”之“动人”——使人伤感;点出送别之地是“楼头”;由楼头极目远望,只见水天空阔,乱山无数;那么,对方此去之远,其觌面之难再,已不不言自明了。行文至此,在内容上已自成一大段落——韩元吉

  “记竹里题诗”三句,回忆两人最近的交往之乐。“春暮”点出时令,显然是在此别之前的一段时间:“载酒”、“题诗”,那是文人最常见的交往活动,以“竹里”、“花边”作背景,更增加它的韵致。“魂断”二字,是痛快之极的意思,不指悲哀;这两字不但指“江干春暮”,也兼指“竹里题诗”和“花边载酒”;三句联成一片,描写出一段欢乐的生活。以“记”字领起,说明它是保存在记忆中的已经失去的欢乐,以反衬今日别离的苦痛。这样,在抒写别恨方面,又深入一层了。

  下片开头换了个角度,通过联系各自身世和时局而大发感慨。从“都莫问”到“任鸡鸣起舞”,是慨叹空有壮志而功名未立白发渐生。这几句必须稍加解释,才能领会作者的深意。韩元吉《宋史》无传,其行实多不可考。据《南涧甲乙稿》,知道他曾做过信州幕僚、南剑州主簿、江东转运判官等职;乾道末年为吏部尚书,曾出使多国;淳熙元年(1174)以后,两知婺州,一宰建安,晚年归隐信州。从“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来看,此词可能作于入为吏部尚书之前,那时他四十多岁,故作此语。但他的慨叹功名未立,并不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这跟中原的恢复是有关系的。南宋的处境和东晋极为相似,故韩元吉用这个“鸡鸣起舞”的典故来策励自己。韩是河南许昌人,中原失守,“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感叹乡关渺邈,有家难归,但目送归鸿而去,却也道出了爱国怀乡,建功立业之豪情。

  “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劝安伯姑且再片刻,持杯痛饮,这是舍不得分别的表现。“趁酴醿香暖”句的“酴醿”是酒名。黄庭坚《见诸人唱和酴醿诗辄次韵戏咏》“名字因壶酒”句任渊注引《王立之诗话》云:“酴醿本酒名也。世所开花本以其颜色似之,故取其名。”这里的“香暖”正是说酒。此言趁酒之香且温当持杯而醉:“瑶台露”是给美酒加上高级的赞辞。最后两句,是说不知何时才能重会,相约永远思念对方。“西窗夜雨”是取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诗意,冠以“愁绝”二字,就是说西窗下共话别后情况的机会难得了。这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惆怅。

  韩元吉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他和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都有交往,词作亦具有辛派悲壮豪放之气概。即使在这首送别词中,也不例外。

  此词气酣意足,感情深挚;叙述层次开合变化,紧凑协调。值得一提的是《薄幸》这个词牌很少人填写,这一首却写得十分工整,平仄、韵脚、句读都中可格律,堪为典范。虚字“对”、“更”、“甚”、“记”、“任”等使用得十分妥贴,处在领起的位置,又都是去声字,声律上造成一种苦涩的韵味,与词的内容情调很相称。

薄幸·送安伯弟写作背景

  韩元吉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他和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都有交往,词作亦具有辛派悲壮豪放之气概。即使在这首送别词中,也不例外。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韩元吉朗读
()

猜你喜欢

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

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

()

冲雪上层阁,真成清且高。
主人风节峻,坐客笑谈豪。
泛剡访安道,赋梅思水曹。

()
占失牛,已被家边载上州。
欲知贼姓一斤求,欲知贼名十干头。
(果邻人丘甲盗之)
()
月生一,拶倒银山并铁壁。
月生二,土宿骑牛穿闹市。
月生三,屋头幽鸟语喃喃。
不是葛藤露布,亦非入理深谈。
()

()
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
两路坦然平,无彼亦无此。
()

嫩碧丛新叶,嫣红缀小枝。笼烟浥露更多姿。闲倚疏栏偏称、晚凉时。

冷艳妆初卸,微酡态故低。非关春睡也相宜。别有风情无地、著相思。

()

飞楼延倒景,徙倚听鸾笙。树并孤烟耸,山当落日横。

沧波终不极,天路此时平。未论求仙去,深杯且共倾。

()

江南乐,春水红桥满城郭。出门不用金马络,门前画船如画阁。

绿纱虚窗春雾薄,隔窗蛾眉秋水活,翡翠冠高罗袖阔。

()

春寒不度垂杨树,风廉澹澹吹香絮。霏雨午天晴,隔花闻笑声。

嫩篁微解箨,镜槛新阴薄。断续水沈烟,燕窥人画眠。

()

秋色回丛桂,开尊咏楚骚。青云谁附骥,白眼一持螯。

露冷花阴月,风生树杪涛。子真栖谷口,何处弋鸿毛。

()

万数噜蛙暑雨天,此声何必问憎怜。
周公忍事肠三斗,寄怒犹烧牡菊烟。

()

童子携春衫,好去换春酿。邻翁来相过,林泉共幽赏。

移席近花间,题诗在竹上。垂老惜交情,毋令默惆怅。

()

追随大老献椒浆,得采蘋花拮早芳。千里山河开法界,八陵烟景入诗囊。

腐儒旧有忧天癖,妙剂谁酬疗世方。望断五云空极目,不胜幽思俯沧浪。

()
夺不夺,纵有馀。
临岐不分袂,富贵却萧疏。
句里不曾舒慵慨,禹门先自透金鱼。
()

南窗北牖透晴光,花木参差日正长。举目无非幽赏处,不知何地是仙乡。

()
玉麒麟表中兴瑞,江左风流乍韶濩。
我朝宰相越王家,身为中兴开瑞数。
去年宝献扑鹿花,春风端门散恩华。
丛丛万额扣香穗,祝公寿福逾堤沙。
()
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
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
登临顿懒。
更葵D64E难留,苎衣将换。
()

惨淡浮云半楚天,尺书遥下酒楼烟。旧庐刚认梅花国,小隐兼得桂树篇。

鼓枻风来湘浦瑟,闻钟月上洞庭船。尊开尚忆陶公醉,慷慨空怀白社贤。

()
扬雄他文不皆奇,独称观瓶居井眉。
酒客法士两小儿,陈遵张竦曾何知。
主人有酒君独醉,蟹螯何不左手持。
岂复见吾横气机,遣人追君君绝驰,尽力去花君自痴。
()

重九不能出,江天风雨霾。故人吟楚调,秋气满高斋。

离合十年所,交亲百事乖。莫言堪放浪,可念是形骸。

()

促叠蛮鼍引柘枝,卷帘虚帽带交垂。紫罗衫宛蹲身处,

红锦靴柔踏节时。微动翠蛾抛旧态,缓遮檀口唱新词。

()
少年为吏虑非循,一骑奔追委使臣。
使者不追何所对,车中缘见白头人。
()

野岸孤舟,断桥明月穿流水。雁声嘹呖。双落行人泪。
去岁吾家,曾插黄花醉。今那是。杖藜西指。看即成千里。

()
镂烟翦雾。
?鞢无层数。
苜蓿青深烦雪兔。
引到祥华开处。
()

一初阇黎诸法解,吹得道人双剑箫。大道不知宗北秀,看山直欲尽南条。

()

泉脉来何许,萦回下曲塘。雨过平涨绿,花落暗流香。

石面凝春暖,松根漱晚凉。高歌濯缨客,何必问沧浪。

()
()
未见此老人已前,上是天下是地。
既是此老人之后,山是山水是水。
一别五十年,恩怨通身是。
没量大人,抬脚不起,累了儿兮累了孙,恼乱春风何日已。
()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
山中户户作梅忙,火齐骊珠入帝乡。
细织筠笼相映发,华清虚说荔枝筐。
()
一寸丹心百念更,满簪华发万人惊。
闲抛岁月供书册,长把饥寒为友生。
此事不经身出处,诸公可念政和平。
昔藏名字依沅水,令逐帆樯觐汉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