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咏雪)

清平乐(咏雪)朗读

《清平乐(咏雪)》是宋代程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疏疏整整。风急花无定。
红烛照筵寒欲凝。
时见筛帘玉影。
夜深明月笼纱。
醉归凉面香斜。
犹有惜梅心在,满庭误作吹花。

中文译文:
稀疏整齐。风急,花儿无法停静。
红色的蜡烛照亮着冷寒将凝固的宴会。
时而看到筛帘上的玉人影影绰绰。
夜深了,明亮的月光笼罩着薄纱。
醉醺醺地回家,凉面上的香气斜斜飘来。
依然怀有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满庭中却错把花儿吹落。

诗意和赏析:
《清平乐(咏雪)》描绘了冬夜中的冷寂景象,以及诗人对梅花的思念之情。诗词开篇以"疏疏整整"来形容风雪席卷下的景象,表达了寒冷和萧瑟的氛围。风势猛烈,花朵无法停留,显示出自然界的变幻莫测。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场景被红色的烛光照亮,但寒冷的气氛依然无法驱散。通过"红烛照筵寒欲凝"这一描写,诗人展示了冷冽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冬夜的寒冷。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回家的情景。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筛帘上的玉人影子,这可能是回忆中的美好场景,也可能是现实中的幻觉。夜深了,明亮的月光笼罩着薄纱,给人一种虚幻而神秘的感觉。

最后两句"醉归凉面香斜。犹有惜梅心在,满庭误作吹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眷恋之情。尽管诗人已经醉醺醺地回到家中,但他对梅花的喜爱仍然在心中。他在满庭之中,却错误地吹落了梅花,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误解。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冬夜的寒冷景象、宴会场景和诗人的归家之路,表达了对梅花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沉和思索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程垓朗读
()

猜你喜欢

冰容惭远鉴,水质谢明晖。是照相思夕,早望行人归。

()

日日还家日,如何日日违。西风嘶羸骑,朔雪点征衣。

官路程难定,归途信自稀。百方聊慰解,心事乱云飞。

()

绿野芳城路,残春柳絮飞。风鸣骕骦马,日照老莱衣。

洛苑鱼书至,江村雁户归。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

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

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相思苦。花无重数。红认斜阳暮。

()

攧厥。看精神、压一庞儿劣。更言语、一似春莺滑。一团儿、美满香和雪。
去也。把春衫、换却同心结。向人道、不怕轻离别。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旧家事、却对何人说。告弟弟莫趁蜂和蝶。有春归花落时节。

()

自是城中寺,却忘身在城。俄然万松子,吹作四檐声。

我欲远尘世,僧多留客情。聊因佛灯下,听雨到天明。

()

客程行渐北,乡思转悠悠。斗下看雄剑,风前揽敝裘。

渚花飘映月,霜叶洒随舟。今夕南征雁,先飞故国楼。

()

涓涓壁间通小池,小雨廉纤未作泥。深炷炉香高著火,何须骑马听朝鸡。

()

林塘雨过纳凉时,箕踞平台手一卮。影故相依心最苦,丝仍不断意俱迟。

新妆双照梧桐月,斗艳低垂杨柳枝。城上乌啼人未睡,凭阑欲寄美人思。

()

七宝庄严妙道参,敕书初拜紫囊函。淮王何意私鸡犬,得附青云自不凡。

()

林园日成趣,户设不须扃。丹荔湖中树,红帘院里亭。

阶晴竹吐笋,雨过鹤梳翎。倚杖閒相望,城头列岫青。

()

基址经年定,新亭几日成。
望开吴地尽,坐接楚天平。
野色重重见,山光面面迎。

()

阊阖排云事已休,劳劳犹耻为身谋。
数茎白发未为老,一寸丹心都是愁。
燕代地高山北峙,荆扬天阔水东流。

()

斜月已过桥,篱影澹如画。时有秋虫声,萧骚杂秋话。

话长客欲去,池上双扉开。庵僧苦待客,故使山钟催。

()

风聚春云夜不晴,残更忽觉峭寒轻。起来却捲西窗看,琼树瑶阶照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