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重午书怀)

江城子(重午书怀)朗读
年年端午又今朝
鬓萧萧。
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
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江城子(重午书怀)》是宋代诗人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年年端午又今朝,
每年的端午节又到了今天,
鬓发悲凉,思绪万千。
我想这一定是南风吹拂,
湘江的浪涛正汹涌澎湃。
千古以来,我的灵魂是否独自清醒,
无处可问,有谁能够招呼我。
有谁能倚在兰草丛生的帘幕旁。
看着船桨飞速划过江面,
夺取高高的标杆。
不妨奏起笙歌,
献给那些欢笑醉倒的人们。
我孤坐在小窗前,闻到一阵香气,
琴弦拨动,绿纱舞动,鼓声回荡。

诗意:
这首诗词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端午节日思乡的情感与怀念之情。诗人身处江城,感叹年年端午节的来临,同时思念故乡的亲人和风景。他感叹自己的孤独和迷茫,希望能有人与他分享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南风吹过湘江波涛汹涌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澎湃与不安。他希望能够与他人共享欢笑与醉酒,因此提出了奏笙歌的愿望。最后,诗人独自坐在小窗前,聆听琴声与鼓声,感受到了一种唯美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人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鬓发悲凉、思绪万千的描写,深刻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诗中关于南风、湘江的描绘,则增添了一种激情澎湃的氛围。诗人希望能有人能够与他分享思乡之情,并提出了奏笙歌的愿望,表达了对欢笑与醉酒的向往。最后,诗人孤独地坐在小窗前,聆听琴声与鼓声,这种景象给人一种静谧与唯美的感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朗读
()

猜你喜欢

乾坤簿上终双济,甲子旬中剩两支。卖水定逢眢井怒,移山好耐巨灵嗤。

平明乞火知镫灭,春尽编裘恐雪迟。三寸离钩鳞鱍鱍,从来此曲少人知。

()

与子浮沈三十载,归来文采更风流。虚名聊尔或见录,尤物移人何足留。

说剑谈玄皆外慕,买田筑室是良谋。眼花耳热争意气,泯灭无闻同一沤。

()
七十三年矣。
记小人、四百四十五番甲子。
看到蓬莱水清浅,休说树犹如此。
但梦梦、昨非今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