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忠显刘公挽诗四首朗读

《忠显刘公挽诗四首》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正直的赞美,以及对朝廷腐败和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活人忧国见平生,
晚节临危志益明。
汉仗尘深远宫阙,
毡裘风急半公卿。

千人致诏竟不起,
万户封侯却似烹。
暮晋朝梁真可忍,
纷纷蝼蚁尚偷生。

中文译文:
活着的人忧国家之事而回顾一生,
晚年面临危险时志向更加坚定。
汉朝的战争尘土覆盖着远离的宫阙,
皇家的毡裘在急风中只能披半个官员。

千人致上诏书,却没有一个起身响应,
万户被封侯,却像是被烹饪一般。
暮年的晋朝和梁朝真的让人难以忍受,
纷纷扰扰的蝼蚁们还在偷偷地苟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忠于国家的刘公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赞美。刘公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对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风气变化都十分关注。他在晚年面临危险时,依然坚守初心,志向更加明确。

诗中以汉朝为背景,暗示了当前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风气败坏。汉朝的尘土已经覆盖了遥远的宫阙,象征着朝廷的衰败和失去权威。毡裘在急风中只能披半个官员,揭示了社会中贪婪和虚伪的现象。

诗中提到千人致上诏书,却没有一个起身响应,万户被封侯,却像是被烹饪一般。这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官员的讽刺。尽管刘公忠于国家,但他的忠诚却不被认可和回报。

最后两句“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通过对晋朝和梁朝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腐败现象的痛心和对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纷纷扰扰的蝼蚁们还在偷偷地苟活,暗示了社会中众多无原则和不道德的人存在。

这首诗词通过对刘公形象的塑造,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正直的崇敬,同时也对朝廷腐败和社会风气败坏的担忧。整首诗词意蕴深远,启发人们思考忠诚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嵲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张嵲朗读
()

猜你喜欢

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山色东南连紫府,

水声西北属洪都。烟霞尽入新诗卷,郭邑闲开古画图。

()

独立缥缈之飞楼,高视乾坤又何愁。
江风萧萧云拂地,笛声愤怒哀中流。
邻鸡野哭如昨日,昨日晚晴今日黑。

()

并州归路出汾西,满马黄尘首屡低。漳水净涵霜练洁,太行高插剑锋齐。

新诗起草推敲涩,老眼生花眺望迷。不独山城连榻卧,为君今夜更留题。

()

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鬓丝可绾年华住,花事聊苏病眼开。

杜老长贫淹酒债,何郎新兴动官梅。便须拟看东楼雪,莫待缄书再四催。

()

过隙光阴还自催。生朝又送一年来。宴堂深处强追陪。
眼眩岂堪花里笑,眉攒聊向酒边开。与君同醉莫辞杯。

()

行吊先桃茢,丧车后纸钱。老胡门下客,宁可入黄泉。

()
欲到深山到处寻,鹤林不足又鸡林。
今朝毕竟我能去,总谓云深未必深。
()
夏气仍清美,疏林绿未交。
旧移花亚竹,新乳鸟争巢。
池地多宜箭,山寮只盖茅。
每思分一榻,从客借书抄。
()

胡笳闻欲死,汉月望还生。(《昭君怨》)

日华离碧海,云影散青霄。(《早日》)

()

出郭闻莺语,穿林散马蹄。涧松何郁郁,春草又萋萋。

白石那堪煮,丹厓倘可梯。平生爱高兴,只合此幽栖。

()

磐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