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宋代。范成大。折残金菊。枨子香时新酒熟。谁伴芳尊。先问梅花借小春。道人破戒。染酒题诗金凤带。愁病相关。不似年时酒量宽。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折残金菊。
枨子香时新酒熟。
谁伴芳尊。
先问梅花借小春。
道人破戒。
染酒题诗金凤带。
愁病相关。
不似年时酒量宽。
诗意:
这首诗词以木兰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花朵凋零、香酒熟成和对友谊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诗中诗人借酒以寄托情感,抒发了自己的忧愁和病痛之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折残金菊为开篇,通过描绘花朵凋零,传达了岁月易逝、光阴流转的主题。枨子香时新酒熟,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物事的更迭,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谁伴芳尊,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向往和珍视。先问梅花借小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希望能够借用梅花的春天来抚慰自己的心情。
道人破戒,揭示了诗人陷入愁苦和病痛之中。染酒题诗金凤带,诗人借酒消愁,以酒作为寄托情感的媒介。金凤带指的是酒的颜色。愁病相关,表达了诗人因忧愁和病痛而感到痛苦和困扰。不似年时酒量宽,对比了年少时酒量豪爽的自己,暗示了年华易逝,人事易变的主题。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花朵凋零和酒的醇香,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同时,诗人以借酒消愁的方式,寄托了自己的忧愁和病痛之感。这首诗词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述行言情诗 其十八。明代。祝允明。先人有高栖,遗我端居室。幸无丧志物,塞楹简编集。皇王植丕训,子氏张万术。闭关断来鞅,庶以究昕夕。
伯循和石堂后二首复依韵。宋代。陈普。櫂歌一唱醒群迷,先有胸中九曲溪。仁智之真常莹彻,过门不入亦山栖。
奉酬新剑南守朱叔止次旧韵宠寄之什。宋代。周必大。竹使分符化剑川,政成应不俟期年。买臣聊引会稽绶,长倩即登廷尉仙。棋户虽高犹易敌,诗坛弥峻却难肩。通家有契无纖隙,恶语深藏莫遍传。
最高楼。宋代。刘克庄。吾衰矣,不慕勒燕然。不爱画凌烟。此生惭愧支离叟,何功消受水衡钱。错教人,占卦气,算流年。漫摘取、野花簪一朵。更拣取、小词填一个。晞素发,暖丹田。罗浮杖胜如旌节,华阳巾不减貂蝉。这先生,非散圣,即_仙。
岭南送使二首。唐代。张说。狱中生白发,岭外罢红颜。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万里投荒裔,来时不见亲。一朝成白首,看取报家人。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绿净。宋代。陈宓。清池绿如梁,到此颜为破。幸有诗仙来,珠玑剩教唾。
白狗峡。宋代。范成大。江纹圆复破,树色昏还明。连滩竹节稠,汹怒奔夷陵。石矶铁色顽,相望如奸朋。踞岸意不佳,当流势尤狞。山回水若尽,但见青竛竮。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颠沛安危机,艰难古今情。俯窥得目眩,却立恐神惊。白云冒岩扉,下维玉虚庭。神仙坐阅世,应笑行人行。
宁化县斋思故园。元代。尹廷高。故园春又暮,游宦几时回。树暗莺虚老,庭空燕自来。石阶风扫叶,诗壁雨生苔。最忆东篱菊,谁分旧种裁。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小儿不畏虎。宋代。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东风吟和冼少汾并寄少汾同社诸君 其一。明代。王渐逵。树作亭台山作城,春来岩壑更妍清。棠梨一夜催花发,多谢东风太有情。
忆尚湖。明代。孙楼。却忆西湖上,澄波宛镜中。短桡芦荻月,长啸芰荷风。浮碧三千顷,来青十二峰。如何辞胜赏,三载迹飘蓬。
罗汉松。清代。曾燠。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