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

正宫朗读
●爪茉莉秋夜
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
金风动、冷清清地
残蝉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
深院静、月明风细
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
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正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柳永。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爪茉莉秋夜
每到秋来,茉莉花的香味更加浓郁。
金风动,冷清清地。
秋风吹动,寒意透彻。
残蝉噪晚,其声此起彼伏,扰乱人心,使人感到心碎。
更不用说,宋玉多么悲伤,即使是石雕人物也会流泪。
衾寒枕冷,夜晚漫长,无法入睡。
深院静谧,月明风轻。
深深的庭院静谧无声,明亮的月光和轻柔的秋风。
巴巴望晓,怎能忍受,时间过得如此缓慢。
我想我的孩子,只在枕头底下,等待着亲人到来,在梦中相聚。

这首诗词以描写秋夜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秋风、蝉声和夜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忧伤之情。秋风刺骨、寒冷清冽的描写,与残蝉嘹亮的啼鸣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产生一种心碎的感觉。作者借用了宋玉和石雕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悲伤的情绪。衾寒枕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无法入睡的痛苦,而深院静谧、月明风细的描绘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悠远的氛围。最后,作者以巴巴望晓的疑问和对孩子的思念,加深了诗词中的忧伤情感。

这首诗词运用了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法,通过对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同时,诗中对于时间的流逝和对亲情的思念也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厚度。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亲情的深深思念之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朗读
()

猜你喜欢

有渰兴。
肤寸积。
雨冥冥。

()
一缕彤霞晚照晴,眼随白鸟去边明。
疏心烟树有无际,激激滩流高下声。
归思楚云边日暮,新计边月带霜清。
前村倘有梅花约,草草相逢盖亦倾。
()

半参樵径绕危岑,彷佛精庐若可寻。怪底扶筇筋力健,暖风晴日送登临。

()
槁竹乾薪隔岁求,正虞雪夜客相投。
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
一睡策勋殊可喜,千金论价恐难酬。
他时铁马榆关外,忆此犹当笑不休。
()
病后得书频,情知未立身。
孤灯风雨夜,两处别离人。
已鸟归来社,辛夷开过春。
如逢元白间,莫说为诗贫。
()
淅淅暮风生,晖晖残月明。
开门喜闲望,扶杖得徐行。
霜薄树多绿,泉流沟有声。
儿童殊可念,画地作棋枰。
()

江天晨气两清寥,暗雨催烟烟送潮。乌桕风中无数叶,乱随鸦影过溪桥。

()

畴昔十年兄,相逢五校营。今宵举杯酒,陇月见军城。

堠火经阴绝,边人接晓行。殷勤送书记,强虏几时平。

()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

()

愈呼返魄愈无知,惊报亲朋半信疑。恨却药汤全未奉,枉生养老读书儿。

()

觜利锋铓毒,形微胆智粗。延缘司谏领,游戏相君须。

()

荷花桂子入新图,柳七才名莫浪呼。且擘荔支消夏去,风光占住小西湖。

()

满汲清泉洗战尘,结茅重与惠山邻。谋生不为鸡豚乐,愿得粢盛岁荐新。

()
紫阳山下住,问字足儒生。
鲜果枝头熟,新醅瓮面清。
学师朱仲晦,诗友许宣平。
焉得孟能静,沧浪共濯缨。
()

夷途勿抛控,抛探马多失。
挹水勿极量,极量器多溢。
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

()

性拙全为众鸟嗤,玲珑巧舌许谁知。小园昨夜春归去,落尽残红怨子规。

()

猬皮拖尽塞垣烟,每对柔情也自怜。多病赖君扶策在,不妨重理勒燕然。

()

雪馀著处是琼瑶,惜向春风势易消。野色澄明经一洗,鸟声喧滑自相招。

润通弱柳晴林媚,清逼归鸿云路遥。浩荡幽怀吟不尽,高楼斜日望寥寥。

()
晓出城西门,荡漾官河艇。
朝光散晴旭,露气拥高迥。
潮上洲渚没,棹发六飞骋。
前岑献奇状,心目快引领。
()

忆昔游上清,长风吹羽䘸。仙人九节筇,扶我莲花侧。

太空借韶濩,群动声相嚇。石髓酌天瓢,此物山不惜。

()

尘沙不动午风轻,阊阖西垣小队行。白日正当龙尾道,青山故绕凤凰城。

虞郊玉帛群灵格,汉帝旌旗四海平。安得升中告成事,万人歌舞入瑶京。

()
海内多吾友,飘零今几人。
相忘尤堕泪,欲诔辄伤神。
才力矜余地,心期耻后尘。
溘然无一语,愁杀白头亲。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