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竹

庭竹朗读

庭竹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译文:

庭院里的竹子

偶然从山上的僧院搬回,重新种在庭院里。
凉爽的风一直吹拂着,幽静的鸟儿偶尔会飞过来。
筛选着明亮的月光激发诗人的情绪,笼罩着轻烟伴随着酒杯。
在南窗前醒来的时候,雨声夹杂着萧瑟的风回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从山上的僧院将竹子移植到自己的庭院里,以及在庭院里的动静。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庭院中的竹子、风、鸟儿、月亮、烟雨等,展现出一种宁静、舒适、恬淡的生活情景。

诗中的竹子象征着清雅、洁净之美,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好风终日起,描绘了庭院中风的恒久和舒适感。幽鸟有时来,抓住了鸟儿飞过的瞬间,令人感受到庭院的生机和活力。

诗人运用了“筛月”、“笼烟”等意象,将明亮的月亮、淡淡的烟雨与诗人的情绪相联系。牵诗兴的筛月,象征着诗人在月光下得到灵感与启发。笼烟伴随着酒杯,给人一种恬淡宁静的感觉。

最后两句“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通过墨墨染写庭院中的雨声和风声,表达出诗人的安逸与恬静。南窗睡轻起,窗外的雨声提醒诗人轻轻地醒来。雨声回荡,联想到风吹动着庭院的竹子,带来一种萧瑟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舒适、恬淡的庭院风光,凸显了作者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一种静谧与宁静的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李中朗读
()

猜你喜欢

长日重门静,幽居曲径深。开樽临沼上,移席就檐阴。

竹乱鸟声散,萍开鱼影沉。能文李公子,抱膝但长吟。

()

长愁风雨乱忧端,九日晴明望眼宽。益喜故人连宅舍,肯于高处置栏干。

菊花甘冷黄非晚,客鬓经时白不难。浑得醉歌酬雅会,未妨檐月照空盘。

()
邻舍送我菊,惜无盆盎栽。
分种东篱下,倚窗日裴回。
初看蓓蕾青,黄蕊参差开。
霜后苦无花,老眼生尘埃。
()

此州斗大故为悭,金印如之足解颜。他日低头看屈肘,亦思王老住胡湾。

()

今年腊月归未得,独在乌程县可怜。
隔岸横飞西塞雁,前门数缆下江船。
高城哀柝兵戈侧,短布单衣雨雪边。

()

姑射仙姿不涴尘,还教滕六助精神。那知一段冰霜态,付与时人为写真。

()

半壁疑见画,虚廊月上时。轻霜含远韵,空水澹寒姿。

祇自沈吟久,还堪折赠谁。绕檐凡几匝,宿鸟误投枝。

()
麴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年来衰可笑,茶亦能作病。
噎呕废晨飧,支离失宵瞑。
是身如芭蕉,宁可与物竞。
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
()

五鼎八珍非我事,曲眉清倡乞人争。一帙冷斋夜深话,青灯相对听秋声。

()

起师哭玄元,义气震天地。
百战奋雄姿,脔妾士挥泪。
睢阳水东流,双庙垂百世。

()

不分竹下与松间,牧叟樵夫任往还。忧国泪边空白鬓,登楼眼里有青山。

诗成伏枕聊乘兴,酒对看花暂解颜。世事百年徒役役,那知物外有人閒。

()
即虚明处发灵源,坐在沉沉湛湛边。
勇退截流机路活,揭翻光影未生前。
()
不坐空王殿,不挂本来衣。
何须便恁麽,切忌未生时。
()
面裂愁出门,指直但藏袖,谁云三峡热,有此凛冽候。
殷勤愧雪片,飞舞为我寿。
方惊四山积,已见万瓦覆,岂惟寒到骨,遂觉疾在腠。
地炉炽薪炭,噤坐连昏昼。
()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

露浓如水洒苍苔,洞口烟萝密不开。残月色低当户后,

晓钟声迥隔山来。春生药圃芝犹短,夜醮斋坛鹤未回。

()

四拥苍云拂浪惊,北风飞下海涛声。
水摇冰骨冻未得,雨作雪花开不成。
玉匣宝力锋欲折,铁衣战骑力还生。

()
人生真寄尔,天问竟悠哉。
三载重凶衅,一门皆异材。
尚疑书未报,遽有讣先来。
泪尽余青血,秋风万壑哀。
()

真宰不绝秘,山堂开绝壁。怀哉诸名贤,明月酬空碧。

天风下瑶台,满地云狼籍。

()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1]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

偶因故人留,不遂林下期。遥知看月处,为我立多时。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