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节。唐代。刘兼。圣朝佳节遇长春,跪捧金炉祝又焚。宝藏发来天地秀,兵戈销后帝皇尊。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车书万古存。更有馨香满芳槛,和风迟日在兰荪。
诗词《长春节》描写了唐代圣朝盛世时期的大好时光。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圣朝佳节遇长春,
跪捧金炉祝又焚。
宝藏发来天地秀,
兵戈销后帝皇尊。
太平基址千年永,
混一车书万古存。
更有馨香满芳槛,
和风迟日在兰荪。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时期,人们在长春节庆典上燃烧香炉,向上天祈福。这个盛世时期有着宝藏般的瑰宝,天地间洋溢着美丽的景色,帝皇的尊贵不再受到战争的影响。太平的基础将永久存在,文化的财富将长久流传。更有芳香弥漫于宫殿之间,轻风吹拂着花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长春节庆典的场景,表达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太平的美好。诗中的长春节象征着吉祥和繁荣,人们跪拜祈福,金炉燃烧着香火,象征着对神圣的敬畏和上天的祈求。宝藏发来指的是唐朝的瑰宝和丰富的资源,天地秀指的是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土地。兵戈销后,帝皇尊表示国家和皇帝的尊贵再也不会受到战争的干扰。太平基址千年永指的是唐朝太平盛世的基础稳固,将会持续下去。混一车书万古存意味着唐朝文化的繁荣和文物的保存。最后两句描写了长春节庆典中的香炉和花草,整个氛围是和谐、美好的。整首诗描绘了唐朝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文化的繁荣。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刘兼。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明堂侍祠十绝。宋代。王庭。肸蠁丰融富媪厘,班回长乐奉愉怡。休嘉最易生安逸,翼翼当如未祼时。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唐代。皮日休。高蹈为时背,幽怀是事兼。神仙君可致,江海我能淹。共守庚申夜,同看乙巳占。药囊除紫蠹,丹灶拂红盐。与物深无竞,于生亦太廉。鸿灾因足警,鱼祸为稀潜。笔砚秋光洗,衣巾夏藓沾。酒甔香竹院,鱼笼挂茅檐。琴忘因抛谱,诗存为致签。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鹤共心情慢,乌同面色黔。向阳裁白帢,终岁忆貂襜.取岭为山障,将泉作水帘。溪晴多晚鹭,池废足秋蟾。破衲虽云补,闲斋未办苫。共君还有役,竟夕得厌厌。
因吴国良过玉山草堂辄赋长句奉寄。元代。倪瓒。玉山树色隐朝阳,更著渔庄近草堂。何处唱歌声欸乃,隔云濯足向沧浪。珍羞每送青丝络,佳句多投古锦囊。几问棹船寻好事,辟疆园圃定非常。
仲师宗雅见过小园喜而赋赠 其一。明代。张萱。久矣吾衰矣,胡然汝惠然。停云能命驾,棹雪不回船。作客逢秋半,登台喜月圆。东山已高枕,努力有阿玄。
后杂言六首 其六。明代。王世贞。客有冠盖来,强我谈京洛。昨日颂伊周,今日詈莽卓。或笑佞人非,或嗤世情薄。自古良已然,二端俱不错。是以颍水人,洗耳安寂寞。
纪病。明代。李之世。已脱名缰锁,难消病了因。支离唯伏枕,坐起每凭人。肌冷频煨火,头岑密裹巾。常餐朝过午,不寐夜难晨。食隔弥添噎,眠多局不伸。空华觇目骇,憔悴掩眉颦。伏火填心坎,虚风旋耳轮。百般难状苦,四大备尝辛。茗沈时浇吻,梨浆暂软唇。耸肩如倦鹤,捉肘有悬鹑。寒燠衣无准,乡膻味不真。发稀常罢栉,腰减屡移绅。少浴衣藏虱,长悬帽渍尘。坐疑穿木榻,卧每烘棉茵。脉脉调气息,微微叩谷神。休将形问影,还讶业随身。心舛恒多梦,性乖亦善嗔。呻吟愁倦仆,惊诧恼船邻。旧本参方误,新囊检药频。忽经残腊过,几度月华新。去国三千里,回舟两阅旬。留将双眼在,归及故园春。
和毛 其三。宋代。穆脩。江墅幽居好,溪山数里长。径通茶坞绿,门枕橘园香。藉石还胜榻,听松不让簧。閒游惊里巷,自作隐沦装。
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宋代。邵雍。伊川往复过龙山,每过龙山意且闲。莫道移人不由境,可堪深着利名閒。
阮亨甫寿乐堂澹庵各一首·寿乐。宋代。洪咨夔。孤塔明横巘,短桥华枉渚。结堂水石邃,奉此清节母。菊能驻颓景,松下蔚可数。萱能忘百忧,竹间粲欲语。日淡迎春风,云薄谢秋暑。板舆穿荫来,采袂踏花舞。点头每一笑,弹指忽千古。尽将柏舟泪,洒作蓼莪雨。僾然若存,青山照庭户。
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唐代。张说。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鹊。唐代。韩溉。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飏出尘埃。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若教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
冬夕。宋代。陆游。不寐起中夕,披衣增慨慷。千金空市骨,三沐竟刳肠。世事粗能识,吾生安用长!布裘茆屋底,死去亦芬芳。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二 榴。明代。薛瑄。细叶枝枝翠,娇英朵朵红。爱看房有实,不信色为空。迎夏葵争发,倾阳意略同。因之思汉武,花满近郊浓。
何中翰夜集。明代。薛蕙。寥寥玄冬夕,穆穆北堂宴。徘徊芳翰咏,慇勤羽卮荐。雾幌入鲜月,风甍下微霰。自顾耻薄虚,何因属深眷。
过石城。宋代。王之望。沧浪渡口莫愁乡,万顷寒烟落木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芳酒对斜阳。
送顾汝馨。明代。顾清。通家人物旧知名,十载相看倍眼明。捧檄君方感毛义,思贤我复到颠闳。青云未觉流芳远,白发多应别路生。无限羁愁与乡思,并先秋雁过吴城。
庚申闰月从师还自颖上,对新月独酌十三首。宋代。蔡松年。我本山泽人,孤烟一轻蓑。功名无骨相,雕琢伤天和。未能遽免俗,尚尔同其波。梧桐唤归梦,无奈秋声何。
泰山对酒赠冯琢吾少宰。明代。于慎行。晨登泰山坂,四顾何茫茫。浮云蔽若木,旭日开扶桑。阴晴倏忽变,登顿多苍黄。长风四面至,烈烈吹我裳。客子驾言迈,行行陟帝乡。前有一尊酒,临此万仞冈。绸缪亦何念,展转不尽觞。结交眷金石,怅别怀参商。高举步万里,游目涉四荒。其雨怨杲日,若济思舟航。努力事明主,庶令泰道昌。
题陈进士竹石图。明代。杨荣。往时湖郡松雪翁,竹石戏墨天下妙。即今亦有澹然者,笔意精工颇同调。数枝潇洒自不群,高堂白昼生风云。乃知雅趣脱尘俗,何可一日无此君。
寿诸养忠八十。明代。谢迁。嘉宾曾共鹿鸣歌,忽漫相看两鬓皤。社会好怀仍里闬,姻家遗恨失松萝。黉宫人讶归来蚤,寿域天开乐事多。谁谓壮猷都未展,青云有子续贤科。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八 歇马望湖亭。明代。文徵明。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三首。宋代。秦观。孤蓬短榜泝河流,无赖寒侵紫绮裘。召伯埭南春欲尽,为公重赋畔牢愁。
送罗诚甫访新安王太守。明代。顾璘。黟江水澄清见底,黄山裳发煖薰人。京华欲问新安政,十月闻君踏早春。
南浦水阁。宋代。华岳。桥横南浦虹千丈,柳护西溪翠一行。佳丽不知滋味恶,插花临水照红妆。
北山。明代。郭辅畿。北山高处采青霞,烟影林光葺作家。懒读不栽书带草,独眠犹爱合欢花。霜浇古石多无发,云挂危松喜有丫。畏俗由来如畏病,莫教尘迹破庭沙。
观穫。宋代。李昴英。负郭平田阔,秋深穫课勤。短镰行缺月,多稼剪黄云。旧腊占三白,今年稔十分。太平村舍里,堕穗饱鸡群。
定交情分一何深,许论传烽过烛阴。约雪神羞同脱口,誓清天步共铭心。
我平高阙旋龙勒,君取花门出凤林。须是存盟如皦日,岂宜相与世浮沈。
庚申岁夏因六盘之变尝与巴特玛其名者质诸天日约分二道邀击而师颇闻其人为敌谋将遂赋此为食言者之戒。宋代。耶律铸。定交情分一何深,许论传烽过烛阴。约雪神羞同脱口,誓清天步共铭心。我平高阙旋龙勒,君取花门出凤林。须是存盟如皦日,岂宜相与世浮沈。
入南城遇老医言山阳旧事因成十六韵。元代。袁桷。邂逅山阳老,相传事已讹。奸雄归草莽,天地入悲歌。太守筹谋误,将军礼数苛。鞬櫜同下吏,驺御失前珂。淟涊颜如此,凭陵事若何。比肩身肯辱,却立齿争摩。水卷寒云甲,风挥白日戈。耳闻人作脍,眼见血成河。翕霍同么子,仓皇类小皤。官车奔及马,妇女走乘骡。自古儒冠忤,难将杯酒和。功成真草草,时至复峨峨。漂母恩徒快,中郎咏未磨。遗屯迷鳖石,旧浴暗龙涡。土沃村村麦,湖深处处荷。人生贵行乐,何必问铜驼。
闻蝉。唐代。吴融。夏在先催过,秋赊已被迎。自应人不会,莫道物无情。木叶纵未落,鬓丝还易生。西风正相乱,休上夕阳城。
天香 探梅惠山石浪山偕浣香弟作。清代。顾翎。素影飘溪,暗琼浮笠,珊杖海月初挂。薄絮愁香,冰霞凝翠,瘦蝶怯寒欲化。凤箫韵远,叹珠阁、零红将谢。探取鹤巢消息,倦游曲巷嘶马。踏歌寻春来也。寄江潭、鱼书曾写。小凭疏窗如此,吟怀高雅。寒静绿迷帘下。怜落砌、脂痕半狼藉。尔许高情,傍篱绕舍。
好女儿。宋代。晏几道。绿遍西池。梅子青时。尽无端、尽日东风恶,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应是行云归路,有闲泪、洒相思。想旗亭、望断黄昏月,又依前误了,红笺香信,翠袖欢期。
重过扬州。唐代。李质。三十年前记此过,皆春亭下驻行窝。十千一斗金盘露,二八双鬟玉树歌。自昔琼花埋后土,至今荆棘卧铜驼。江都门外王孙草,怨入东风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