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宴高文学林亭。唐代。张锡。雪尽铜驼路,花照石崇家。年光开柳色,池影泛云华。赏洽情方远,春归景未赊。欲知多暇日,尊酒渍澄霞。
诗词的中文译文:
晦日宴高文学林亭,
雪尽铜驼路,花照石崇家。
年光开柳色,池影泛云华。
赏洽情方远,春归景未赊。
欲知多暇日,尊酒渍澄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晦日(月亮不明显的日子)的景象,诗人在高文学林亭的宴会上,借着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冬雪和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雪尽、花开、年光开柳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来临和生机的重生。
赏析:
1. 诗中的“雪尽铜驼路,花照石崇家”描绘了冬天的雪已经消融,路上铺满了露出的地面,春天的花朵照耀着石崇的家。
2. “年光开柳色,池影泛云华”表达了春天的阳光逐渐变长,柳树抽出新的绿叶,池塘中的倒影泛起云彩般的光华。
3. “赏洽情方远,春归景未赊”表达了诗人对这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且将对春天的期待融入到诗中。
4. “欲知多暇日,尊酒渍澄霞”将作者对年光易逝的想法与宴会的气氛相结合,饮酒以凝聚宴会中人们的情感和思绪。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次韵答梦堂法兄。明代。愚庵智及。兵戈南北竞喧争,兄弟分违似隔生。瀛海丹山君宴坐,劫灰双径我徒行。只添束篾腰间重,依旧眉毛眼上横。赖有祖翁家活在,不妨日午打三更。
游鼓山次主一佥宪韵 其一。明代。何乔新。鹫岭几千仞,登临眺八方。瞻天拱北极,望海见东洋。岚蔼晴浮碧,天花晓雨香。莫愁归路暝,明月在山阳。
唐伯虎。明代。黄云。走马春城遍绿烟,挥金随处拥婵娟。自家花样天机杼,笑领蓬莱第一仙。
留题新安幕府聚秀轩。宋代。李弥逊。星聚群贤上幕宾,层轩高敞枕溪漘。一时卢骆五杨辈,万里东西南北人。句里江山端有助,学馀民社政须亲。青冥接迹他年事,晋地卿材半楚臣。
园中口占二首。宋代。张镃。荇带荷钱渐满池,吹香隔岸尽荼醾。潜鱼忽掷金梭起,补足今朝未了诗。
圆通院白衣阁。宋代。秦观。无边刹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觉海间。还似此花并此叶,坏空成往未曾闲。
次陈山人隐处。明代。唐泰。献春始休沐,轻策寻幽风。烟筿不知路,柴扉隐其中。杂花覆小涧,下映流泉红。冥心听喧鸟,解带投芳丛。谁识此嘉遁,心期黄绮同。南轩有余兴,月出鸣丝桐。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一 乳饼。宋代。朱熹。清朝荐疏盘,乳钵有真味。不用精琼糜,无劳烂羊胃。
夏日池上。宋代。宋祁。溪流来不近,永日映霞霏。水荇自相缭,汀禽无次飞。颓沙时损路,幽濑忽藏矶。谁欲留连我,相将日暮归。
咏千叶缃梅。宋代。张镃。一枝深雪绽前村,冷落犹能役梦魂。况有堆林春万叠,传餐甘此度朝昏。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宋代。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