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蔡旱。宋代。郑獬。万顷无寸苗,旱气白於水。桑叶虫蚀尽,蚕未三眠起。挽舟如挽山,何缘出泥滓。滞冤何足言,耕夫将饿死。
《陈蔡旱》是宋代诗人郑獬的作品,描绘了旱灾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陈蔡旱》中文译文:
万顷土地无一寸苗,
干旱之气胜过水流。
桑叶被虫蚀得几乎殆尽,
蚕还未进入三度眠眠起。
拖船就像拖着座山,
怎么能穿越泥泞淤泽。
纠缠的冤屈何须言说,
农夫将因饥饿而死亡。
诗意和赏析:
《陈蔡旱》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旱灾对人民生活的残酷冲击。诗中的景象描述了大片土地干涸,没有一寸苗,干旱的气息远胜过水流的气息。桑叶被虫子蚕食殆尽,正是养蚕的时候,但蚕还未能进入三度眠眠的状态就被迫醒来。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拖船比作拖着座山,形象地表达了泥泞淤泽对行船的阻碍,无法顺利前行。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了纠缠的冤屈和耕夫们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困境。这些描绘呈现出一幅灾害席卷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困苦中挣扎求生的景象。
《陈蔡旱》通过对旱灾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摧残。诗人以朴实的语言,直接而凄凉地表达了农民们在旱灾中所面临的困境。诗中的景象描绘生动而深刻,让读者感受到了土地的枯竭、蚕丝的凋零以及农夫们的苦难。这首诗词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传达了作者对农民遭受灾害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郑獬。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送王深道赴荆门教授。宋代。高斯得。苍龙挂秋汉,凉风鼓吾祛。夜中不能寐,慷慨悲有余。美人背我去,山川渺盘纡。平生嵇叔夜,龙性不可拘。以兹直谅益,弱念咸刊除。四海岂无交,谁为真丈夫。温蜀本兄弟,不过姓氏殊。临分悄无言,执手空踟蹰。世事举目知,安能共沦胥。君理江介枻,我念苕滨庐。后会难前期,且复立期须。努力崇明德,岁寒盟可沦。
送陆楚生吊童子鸣。明代。王世贞。絮酒轻千里,生刍托寸心。一贫无挂剑,百感为分金。泪向吴江尽,恩偏越峤深。山阳夜中笛,肠断不堪寻。
山中即事。清代。成鹫。读易才通遁五爻,兴来观物出林坳。断槎过雨蒸成菌,矮屋依藤合作巢。十里水云无路入,半空钟磬有人敲。旧游回首天壤甚,不用驰书报绝交。
乱后游潜园。宋代。王松。醉过西州更怆神,潜园无复昔时春。忍看石笋镌为柱,况说梅花斫作薪;临水高楼馀瓦砾,藏山绝业化灰尘!伤心来去堂前燕,悲语如寻旧主人。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 其一。元代。耶律楚材。桃源刘,凤楼萧,镌冰斲玉哦通宵。珠玑错落照兰室,龙蛇偃蹇蟠霜绡。和我新诗使予起,却得琼瑰酬木李。边城十载绝知音,琴断七弦鹤亦死。而今得识君恣容,胸中郁结涣然空。诗坛君可据上位,笔力我甘居下风。笔阵文场宽且绰,驰骋看君能矍铄。学海波澜千顷陂,厌饫经书烂该博。几时把手潇湘边,生涯自有壶中天。鸣榔一笑舟浮莲,沧波万里凝苍烟。
江上师溃。宋代。彭秋宇。江上西风督戌秋,国人延颈捷随收。中宵弃甲三军溃,往岁藏弓百战休。甚羡虞公前采石,可怜丁谓后雷州。诸贤着意筹新局,嫠妇如今正有忧。
追补姚元白市隐园十八咏 其九 鹅群阁。明代。王世贞。周郎卧水阁,日从墨卿御。不敢写黄庭,为恐笼鹅去。
已亥杂诗 91。清代。龚自珍。北俊南孊气不同,少能炙轂老能聪。可知销尽劳生骨,即在方言两卷中。
石城秋夜。宋代。释斯植。漠漠青山水自流,西风烟树几经秋。旧进歌舞人游地,月满江城十二楼。
暑雨。宋代。陈师道。密雨吹不断,贫居常闭门。东溟容有限,西极更能存。束湿炊悬釜,翻床补坏垣。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
水调歌头(十之七)。宋代。夏元鼎。要蹑天仙步,金丹是法身。不知谓气,须还识后自然真。大道从花孕子,点出个中阴魄,乌兔合阳魂。北斗随罡转,天地正氤氲。采依时,炼依法,莫辞勤。立跻圣域,从此脱沈沦。夜气正当过半,龙虎自然蛰动,势欲撼乾坤。片饷工夫耳,庄算八千春。
晨起。宋代。陆游。齿豁不可补,发脱无由栽,清晨明镜中,老色苍然来。余年亦自惜,未忍付酒杯。抽架取我书,危坐阖复开。万世见唐尧,夔龙获亲陪。寥寥三千年,气象挽可回。岂以七尺躯,顾受世俗哀?道在无不可,廊庙均蒿莱。
谒徐孺子次石斋韵三首 其三。明代。林光。到处耕庸亦不悲,巢栖穴处尚谙时。三秋异卉终难好,一柱颓波别有裨。当宁叠能崇礼数,四山元亦托心知。生刍迢递来今日,一瓣名香孺子祠。
发广陵遇雪李员外枉饯周园。明代。欧大任。粤客同飞盖,园曾几度游。淮西吾自去,江左尔还留。雪密枫林暮,天遥露掌秋。独怜朋好散,谁上李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