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相极东庵读同年北使时诗卷

下相极东庵读同年北使时诗卷朗读

《下相极东庵读同年北使时诗卷》是清代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伟业在东庵读同年北使时的场景。

诗中写道,兰若(指红树林)停下骖(指古代的一种车马)洒墨(指墨痕漫洒的样子)成,显现出朴素而美丽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河流和周围的景物,看到了河上的雁群飞过,但它们没有归来的意向,这体现了恢弘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的末尾,诗人说到一位年老的山僧。这位山僧白发苍苍,他跟诗人谈论子卿(指王子卿,是个古代文人)的事情。这句话应该是寓意深远的,也许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给人一种深刻而留白的感受。

中文译文:

停下骖车洒墨成兰若,
持节过河此事分明。
看雁飞过上林间,
却无归来的痕迹可寻。
山僧年老头发白,
与我谈论子卿的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感悟。兰若停下车子洒下如墨的颜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简朴。同时,诗中河上飞过的雁群却没有归来的场景,表达了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意象。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通过描写一位年老的山僧,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思考。白发苍苍的山僧与诗人共谈子卿(王子卿)的事情,传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时光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给人一种淡然宁静的感觉,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和领悟。这首诗在简洁明了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蕴,让人反思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飞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吴伟业朗读
()

猜你喜欢

驿路风吹杨柳枝,江云江草不胜悲。
也知远道终须别,借得离筵驻片时。
()

塞上寒风起,庖人急尚供。戎盐舂玉碎,肥羜压花重。

肉净燕支透,膏凝琥珀浓。年年神御殿,颁馂每沾侬。

()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
金屋秋深露气凉,宫监久不到西厢。
丁宁莫窃宁歌笛,鹦姆无情说短长。
()

凄凄天气间炎凉,破帽翻风客斗狂。
酒味暗消黄蕊辣,雁声唤得菊花香。
三京昔拟恢同轨,九日今犹客异乡。

()
循吏今之选,皇华使者轺。
关河初异路,巾笏偶同朝。
急景催迟莫,清魂返泬寥。
一哀惭不达,生理故风飙。
()
碧窗斜日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
雨带好风匀净绿,云开暖日染娇黄。
今年不识农家苦,总把阴晴属上苍。
()
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
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
刮霜面目澹无华,落落孤山处士家。
若使世间蜂蝶觉,光风纵好不成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