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十梅(雨)。宋代。李子正。潇潇细雨。雨歇芳菲犹淡伫。密洒轻笼。湿遍柔枝香更浓。琼腮微腻。疑是凝酥初点缀。冷体相宜。不似梨花带雨时。
《减兰十梅(雨)》是宋代诗人李子正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细雨中的花朵景象。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潇潇细雨。雨歇芳菲犹淡伫。
密洒轻笼。湿遍柔枝香更浓。
琼腮微腻。疑是凝酥初点缀。
冷体相宜。不似梨花带雨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细雨中的花朵景象。雨停之后,花朵的香气依然淡雅地挥之不去,雨水轻柔地洒落在花枝上,增加了花香的浓郁程度。花朵上的水珠像是凝酥点缀,使花朵更加娇艳动人。雨水的凉意与花朵的娇柔相得益彰,与梨花带雨时的景象有所不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细雨中的花朵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雨水与花朵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雨水的特点,如"潇潇细雨"、"密洒轻笼"、"湿遍柔枝香更浓",使读者感受到雨水的柔和和花香的浓郁。同时,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水珠比作凝酥,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意境的美感。
整首诗词的意境清新雅致,描绘了雨水与花朵的和谐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滋润花朵、增添花香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雨水与花朵之间的巧妙关系,突出了细雨中花朵的娇艳和特殊的美感。这首诗词以简短的文字,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诗人的独特感悟,给人以清新、恬静的美好感受。
挽陈岩方隐君二首。宋代。刘克庄。长鲁申公数岁馀,占天随子百弓居。久抛科举寻初服,不愿君王载后车。里有学人来问字,朝无掌故就传书。新春农告西畴事,谁伴樗翁共荷锄。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清代。黄遵宪。斯文一脉记传灯,四百年来付老僧。始变儒冠除法服,林家孙祖号中兴。
军中遗稿 其七。明代。张家玉。摩诘才名噪一时,孤臣喷薄又成诗。可怜一片珠江水,翻作当年凝碧池。
菩萨蛮(初冬)。宋代。赵长卿。败荷倒尽芙蓉老。寒光黯淡迷衰草。行客易销魂。笛飞何处村。云寒天借碧。树瘦烟笼直。若个是乡关。夕阳西去山。
次韵许唐臣丈。宋代。王灼。目断扬州泪似江,龙舆半夜狩南邦。徒闻四野方多垒,可惜黄旗漫绕杠。浊酒有神磨岁月,愁山无赖入轩窗。青萍三尺将生鏽,愤气峥嵘只自降。
传闻天上有星榆。历历谁居。淡烟暮拥红云暖,春寒乍有还无。作态似深又浅,多情要密还疏。
移尊环坐足相娱。醉影凭扶。江南归到虽怜晚,犹胜不见踟躇。尽拚绿阴青子,凭肩携手如初。
风入松(杏花)。宋代。赵彦端。传闻天上有星榆。历历谁居。淡烟暮拥红云暖,春寒乍有还无。作态似深又浅,多情要密还疏。移尊环坐足相娱。醉影凭扶。江南归到虽怜晚,犹胜不见踟躇。尽拚绿阴青子,凭肩携手如初。
又和子华。宋代。韩维。沉阴消尽见春和,初放扁舟溯绿波。水际踏青怜日暖,林间举白为花多。狂从田妇窥篱看,醉任家童乔鼓歌。年少纵欢饶点检,老欢终不挂谁何。
送金生入太学。明代。何其厚。去去漳河远,迟迟璧水长。修途无日月,逆旅自风霜。折柳魂方黯,看花气踰扬。三春好消息,应寄陇头芳。
仁老寄墨梅 其四。南北朝。邹浩。马祖庵头挂钵囊,晚随缘出住花光。僧繇一笔无人会,戏作寒梅自在芳。
处楼之正中,苍翠横陈,是斯楼之胜境也。
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台城路。宋代。张炎。处楼之正中,苍翠横陈,是斯楼之胜境也。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莫厘远眺。宋代。吴百生。金庭隔尘耸,玉柱插天浮。石古不知岁,溪虚长欲秋。绣重红错翠,锦簇阁兼楼。望里三州远,吟边松月留。
题画。元代。丁鹤年。水榭山窗面面同,縠纹波起鲤鱼风。溪头艇子林间泛,来往能无避俗翁。
秋夜寄江南旧游。唐代。武元衡。寥落九秋晚,端忧时物残。隔林萤影度,出禁漏声寒。愁雨洞房掩,孤灯遥夜阑。怀贤梦南国,兴尽水漫漫。
管饱。宋代。舒岳祥。为管则易,为鲍则难。相马失瘦,相士失寒。管贫鲍富,坦然相安。于利不疚,于义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