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六夜)

浣溪沙(十六夜)朗读

《浣溪沙(十六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韩淲。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谁说荆楚听不到这镜子里的词。
蜡烛的花影在画檐下摇晃。
烧灯的天气让人陶醉。
雨水湿润了杏花脸颊,显得若有似无。
微风吹乱了柳枝的眼睛,半遮半掩。
小山西路上的板桥西边。

诗意:
这首诗词以浣溪沙为题,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荆楚地区夜晚的静谧与美丽。他将镜子作为隐喻,传达了在这个静谧的夜晚,人们仍然可以借助心灵的镜子听到音乐的声音。蜡烛的花影摇晃在画檐下,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温馨和浪漫。烧灯时的气氛令人沉醉,让人感到时间仿佛停滞了。雨水轻柔地滋润了杏花的脸颊,给人一种淡淡的疑惑之感。微风吹乱了柳枝,部分遮住了眼睛,使得景色更加朦胧和神秘。最后,诗人提到了小山西路上的板桥西边,点出了这个夜晚景象的具体位置。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的笔调描绘了夜晚的景色,通过意象的运用,营造了一种迷离、静谧而又浪漫的氛围。诗中运用了反衬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力。

诗句中的“荆楚谁言镜听词”表达了诗人对荆楚地区文化的自豪和赞美,认为即使在这个偏远的地方,也能通过心灵的镜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蜡烛花影的句子“烛花影动画檐低”将夜晚的温馨和浪漫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愉悦和宁静的感觉。

诗句“烧灯天气醉为期”通过描绘烧灯时的气氛,表达了时间仿佛停滞的感觉,给人一种陶醉和忘我之感。

雨水湿润了杏花脸颊的描写“雨湿杏腮疑淡淡”给人一种模糊、含蓄的美感,增加了诗词的意境。

最后两句“风迷柳眼半__。小山西路板桥西。”通过描写风吹乱了柳枝和小山西路上的板桥,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给人以遐想和联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韩淲朗读
()

猜你喜欢

游丝低绾锦连钱。系马绿杨边。故人醒了当时酒,风吹鬓、还似从前。

旧曲休调玉笛,皱波罢照鞦韆。

()

泪雨飘愁,酒潮流梦,惜花人又长征。见说兰桡,前头已泊旗亭。

垂杨原是伤心树,怎怪它、踠地青青。向天涯,一样缠绵,各自飘零。

()

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呼僮向晓牵长辔,觅妪先冬绽故衣。

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

()

田家本村朴,意颇好文人。目不晓《诗》《书》,识字为可尊。

衣食苟有余,即思教子孙。敢望列科第,使足记姓名。

()

斜风花外飘红雨。杜宇声中春暮。一棹冲波来去。芳草秦淮渡。

谁家亭阁临流处。日日鸾笙吹度。不是有人窥户。那用疏帘护。

()

垂柳阴阴亭榭,落花点点池塘。情怡平林暮霭,目极芳草斜阳。

水硙溪边自转,鱼罾篱外谁张?万里清光皎洁,数声笛韵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