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再赋牡丹)

鹧鸪天(再赋牡丹)朗读

《鹧鸪天(再赋牡丹)》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去年在你家,我们举起酒杯。
在雪地中见到盛开的牡丹。
如今在薰风拂面的纨扇中,
又看到疏枝下月色下的梅花。
多少欢乐,醉了才回。
明天一早,有人催促我们回去。
我低声向你家里的人问候,
带着歌声满耳离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景的赞叹。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去年在友人家中举杯畅饮,欣赏到雪地中盛开的牡丹花。而现在,在轻风拂面的纨扇中,又看到了疏枝下月色中的梅花。诗人通过牡丹和梅花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春去秋来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略带感伤地说明明天一早有人催促离开,但他仍希望能低声向友人家中的人问候,并带着友人的歌声回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线,通过对牡丹和梅花的描写,展示了辛弃疾细腻的感受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诗人以牡丹和梅花作为意象,将友情和美景相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的牡丹和梅花作为四季花卉的代表,象征着时光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诗人在描述牡丹和梅花时,运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眷恋,并透露出对未来的一丝无奈和忧伤。通过这种方式,辛弃疾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了共鸣,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濛濛宿雨又开晴,僮御奔忙四体轻。红树青山溪曲屈,胜游随处是诗情。

()
江清可钓思持竹,地广可耕思种粟。
胡为作计久低回,而乃觅官亲贱辱。
南州徐孺晚与游,江东文度昔所熟。
堂堂荆州止获一人半,我邦有此二士差亦足。
()

渔隐渔隐在何方,海门潮白江沙黄。吾尝袖手江之旁,西兴草树烟苍苍。

欲往从之道阻长,波涛澎湃不敢航。仰观河汉翔鹔鹴,安得与之俱颉颃。

()

今晨佳宴。昨夜南极星光现。鹤舞青霁,丹凤呈祥瑞气飘。仙书来诏。绿鬓朱颜长不老。满劝香醪。祝寿如云转转高。

()
山轩斜透山南月,坐看天边桂影移。
圆扇矮床凉透骨,匆匆无奈上朝时。
()

郑庄好客底虚声,药裹关心兴未清。应恐被围因鲁酒,也防完璧弃秦城。

双螯弗讲连宵会,千橘谁教满路荣。见说高台新断手,何如自索玉杯行。

()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
诗人满腹著清愁,吐作千诗未肯休。
写遍壁间无去处,却将红叶强题秋。
()

一帘飞絮滚凤团,启朱扉眼花撩乱。腕消金钏松,腰瘦翠裙宽。独步盘桓,

幽窗下画栏畔。

()
神灵拥术,景从云随。
玉色温粹,天步舒迟。
周旋陟降,皇心肃祗。
千灵是保,百福攸宜。
()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

夜凉起南轩,然藜煮雀舌。山童荷担归,满瓮严陵月。

()
熙熙乐国似登台,北圃南亭春事催。
惆怅音尘难再会,瑞香应已绕檐开。
()

螭头乞法念如焚,春雨满天一锡分。谁信唐魔迷道易,不辞汉使获书勤。

蒲团夜渡黄河月,贝叶朝承紫阙云。归坐百花洲上演,三车分与老龙闻。

()
日暮雪色深,旷野绝行踪。
舆人惑四方,东西视天风。
忽然见新月,冉冉来云中。
雪亦能照夜,得月光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