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次果州冯宗丞韵)

水调歌头(次果州冯宗丞韵)朗读

《水调歌头(次果州冯宗丞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京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浩渺的长江水,清晨的霜风吹拂。
我请求归乡,特地给我送去布帆,驶向东方。
出发和到达并不重要,无拘无束地行进,社燕和秋鸿。
请父老们不要再依恋我,我已四年未有所成。谁知道有一个,高达百尺的楼阁,那是元龙的墓。
我来自天上,一挥手就游戏于斗牛之间。
听说君王前的席位,从臣们都是虚位,等待着鲲鸿的变化。
一笑之间与锦里相同,万事都交给金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京镗的离别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的长江水和晓霜风象征着离别的无边无际和凄凉之感。诗人请求归乡,并感谢特地送他布帆的人。他并不在乎旅途的艰辛和所到之处的重要性,而是自由自在地行进,享受社燕和秋鸿的美景。他告诉父老们不要再依恋他,因为自己已经四年没有取得成就,感到愧疚。诗中提到了高楼百尺,可能是指元龙的墓,显示了对过去辉煌的向往。诗人自称来自天上,象征着他的远大抱负和超越常人的心境。他听说君王的朝廷虚位待鲲鸿的变化,暗示了他对朝廷的希望和期待。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和对未来的乐观,将万事交付给金钟,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命运的安排。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归乡的向往,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比喻的运用,诗人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整首诗词既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融入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具有典型的宋代诗词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京镗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京镗朗读
()

猜你喜欢

外都回首见旌旗,洒扫宫庭已有期。细柳不闻曾奉诏,金牌何事遽班师。

雁来尚记南侵日,松古应无北向枝。一掬西陵千载泪,断桥斜日草离离。

()

白气横空暑力微,海乡黄树正依依。子安词赋今能几,元亮风流世亦稀。

慰老秋容应晚局,感时寒具且新衣。龙山得酒还乘兴,看菊西邻一扣扉。

()
风雨声豪入梦中,不知身世寄孤蓬。
狐裘毡帽如龙马,天汉西南小益东。
()
大鼎知难一手扛,此心已自十年降。
旧存古镜磨无力,近喜三更月到窗。
早岁文章真自累,一生忧患信难双。
从今父子俱清净,共说无生或似庞。
()
一径寻村渡碧溪,山花红紫树高低。
如今天下无鸣凤,说与春鸟自在啼。
()

秋风水上亭,独坐望郊坰。

佛寺山偏好,渔家地亦腥。

()
阅世桑田变海波,谩存铜狄共谁摩。
钓璜岁日明年是,驰隙光阴一霎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