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赠游簿侍儿)

清平乐(赠游簿侍儿)朗读

诗词:《清平乐(赠游簿侍儿)》

长条依旧。不似章台柳。
见客入来和笑走。腻脸羞红欲透。
桃花流水茫茫。归来愁杀刘郎。
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

中文译文:长柳依然婆娑,但不如章台上的柳树那样婀娜多姿。
见到客人进来,和他们一起笑着离去。脸上的脂粉红晕得让人忍不住要透过。
桃花在流水中漫漫向前流去。归来时却倍感忧愁,伤心得像杀了刘郎一样。
曾经的妩媚风情已经减退尽去,但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害怕颠倒狂乱。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袁去华所作,题为《清平乐(赠游簿侍儿)》。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平时光的画面,以及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情感。

首先,诗人将长柳与章台上的柳树进行对比,暗示着长柳的姿态虽然依旧,但已不如过去那样优美动人。长柳作为自然景物,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描述了主人公与客人的互动场景,他们笑着进来,一同欢笑而去。诗中的“腻脸羞红欲透”表达了主人公脸上脂粉的浓艳,以及因为客人而引起的羞涩和兴奋之情。这里体现了清平时光的愉悦和轻松。

然而,当主人公归来时,他却感到愁绪袭上心头,甚至伤心得像杀了刘郎一样。这里的刘郎可以理解为古代男性的代称,代表着主人公内心的哀愁和忧伤。这种情感的转变使诗中的景物和情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曾经风华绝代的风情已经逐渐减退的认识,但他并不害怕颠倒狂乱,即使风情已减,仍然可以坦然面对。

整首诗以清平时光为背景,通过描述景物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论是自然的变迁还是人事的变迁,都构成了人生的一部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从欢笑到忧愁,从风情到颠倒狂乱,都体现了主人公在清平时光中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袁去华朗读
()

猜你喜欢

传语终南道众。早把良缘勤种。保守气精神,调摄乌龟赤凤。赤凤。赤凤。化粒金丹高耸。

()

禁直周庐接上台,银河秋傍紫垣来。为郎莫笑冯唐老,立马金门待晓开。

()

穿林复渡河,佳兴未能尽。每当路穷处,更著祠官引。

山女何处来,石上洗秋菌。

()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

回首家园魂暗销,白杨衰草冷萧萧。篷窗一把孤儿泪,流到坟头当酒浇。

()

黄絁制袍白布裤,长须扶拜翁翁墓。残骸倘未随朝露,鱼菽一年来一度。

()

雨啬麦犹短,春寒荠始青。过墙梅似豆,应候草如蓂。

岁积瓶中记,官征火处听。俯流心自领,无语答川灵。

()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
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
只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

柴门虽设未尝关,閒看幽禽自往还。尺璧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閒。

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古柏烟销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

()

蠲痾毒药宁便舌,逆耳忠言却利行。世上但能珍橄榄,那知言药更甘清。

()
徵歌排日斗妆新,买笑留欢不计旬。
倾国总矜堂上艳,逢场曾作坐中人。
玲珑争劝尚书醉,啄木谁言学士贫。
省识春风向来面,沄人宜喜复宜瞋。
()

苍色映池水,萧萧生暮寒。
有时秋雨中,遥见山僧还。

()

一雨劲柔篮,干花弄晚酣。僧来誇世外,吾醉忆江南。

凉色深茶椀,溪阴逗葛衫。吏人排马急,毋乃报朝参。

()

几年□□著儒衣,两度持衡坐棘闱。岭海路遥归梦断,蛮天雁少寄书稀。

时清岂叹官如旧,道在宁忧禄尚微。闻道故人多鹗荐,纷纷环佩满王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