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蔷薇。唐代。庄南杰。九天碎霞明泽国,造化工夫潜剪刻。翠叶长眉约细枝,殷红短刺钩春色。明日当楼晚香歇,金带盘空已成结。谢豹声催麦陇秋,熏风吹落猩猩血。
《红蔷薇》是唐代诗人庄南杰创作的一首诗。诗意隐喻了红蔷薇花的美丽和坚韧。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九天碎霞明泽国,
造化工夫潜剪刻。
翠叶长眉约细枝,
殷红短刺钩春色。
明日当楼晚香歇,
金带盘空已成结。
谢豹声催麦陇秋,
熏风吹落猩猩血。
中文译文:
夕阳下碎落的霞光照亮明媚的泽国,
自然的造化无声地雕刻。
翠绿的叶子像长眉一样拢着细小的枝条,
鲜艳的红花上长着短刺,勾勒出春天的色彩。
明天当楼上晚香消逝,
金色的花盘已经收拢。
谢豹的声音催促麦田收割,
吹来的风把红色的花瓣吹落,像猩猩的血一样鲜红。
诗意和赏析:
诗人运用独特的比喻手法,将红蔷薇花与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赋予了花朵以独特的美丽和气质。他称红蔷薇为“九天碎霞”,想象红蔷薇的美丽如同夕阳下碎落的霞光一样,烘托出花的明媚。诗中的“造化工夫潜剪刻”暗示了红蔷薇的成长经历,强调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描绘红蔷薇的叶子和花朵,诗人表达了它们的细腻之处和春天的气息。最后,诗人以谢豹的声音催促麦田收割和吹落的红色花瓣,象征了花朵美丽而短暂的存在,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总之,《红蔷薇》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通过描绘红蔷薇的美丽和脆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人通过红蔷薇的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思。
庄南杰,[唐](约公元八二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在世。工乐府杂歌,诗体似长吉。举进士及第。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五。工乐府杂歌。辛文房谓其“诗体似长吉(李贺),气虽壮遒,语过镌凿”。“不出自然,亦一好奇尚僻之士耳”。《全唐诗》存诗9首。另李嘉言《全唐诗辨证》谓《全唐诗》卷七八五无名氏诗自《春二首》以下至《伤哉行》,17首诗俱当属庄南杰,去其重出1首,为16首。然此说无确证。《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庄南杰。庄南杰,[唐](约公元八二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在世。工乐府杂歌,诗体似长吉。举进士及第。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五。工乐府杂歌。辛文房谓其“诗体似长吉(李贺),气虽壮遒,语过镌凿”。“不出自然,亦一好奇尚僻之士耳”。《全唐诗》存诗9首。另李嘉言《全唐诗辨证》谓《全唐诗》卷七八五无名氏诗自《春二首》以下至《伤哉行》,17首诗俱当属庄南杰,去其重出1首,为16首。然此说无确证。《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峭帆乍转横塘路,湖山顿惊愁眼。双崦茶烟,四桥松雨,曾记吟边深绻。
梅林弄晚。访醉墨题香,紫箫声断。唤起秋魂,荒荆何处旧池馆。
齐天乐 泊舟光福,故友许鹤巢郎中乡里也,感赋此解。清代。王鹏运。峭帆乍转横塘路,湖山顿惊愁眼。双崦茶烟,四桥松雨,曾记吟边深绻。梅林弄晚。访醉墨题香,紫箫声断。唤起秋魂,荒荆何处旧池馆。沧波相对欲绝,乱云携酒处,愁系孤缆。临顿前盟,东华旧侣,谁识尘衫游倦。斜阳泪满。听啼鸟花閒,故情轻换。怨笛难招,虎山孤鹤远。
濠州七绝 逍遥台(庄子祠堂在开元寺,即墓。宋代。苏轼。常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乌鸢夺得与蝼蚁,谁信先生无此怀。
答刘季孙。宋代。晁补之。高台撷黄菊,独上忆同登。灌木闲相揖,寒鸦偶自朋。酒怜旁舍熟,赋喜故人能。寂寞西风里,篮舆兴可胜。
水调歌头。宋代。辛弃疾。方人也实施字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孺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桓冲。宋代。林同。不辞身作质,只为母须羊。此日江州牧,当年买德郎。
晚泊。宋代。周弼。芳草渡头猿夜吟,孤舟一系百年心。旧游零落不知数,客路经过客复寻。暮雪关山千里雁,夕阳烟火数家林。明朝叹息东征士,发垢冠欹不欲簪。
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若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年时尚觉平安,今年陡恁衰残,更着十年试看。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休言咱是谁非,只宜似醉如痴,便得功名待怎的?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
【越调】天净沙_昨朝杨柳依。元代。张养浩。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若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年时尚觉平安,今年陡恁衰残,更着十年试看。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休言咱是谁非,只宜似醉如痴,便得功名待怎的?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
闲思。宋代。陆游。沟水细无声,窗扉晚更明。帘开燕双入,人静鹊群行。青李求初至,黄醅酿已成。出门无奈嬾,不是傲公卿。
浣溪沙三十八首 其二十。清代。王时翔。细雨尖风欲断魂。落红庭院又黄昏。麝烟金鸭被微温。无计可令春睡稳,空言亦是玉人恩。分明曾许拭啼痕。
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宋代。周必大。照君颜如花,万里度鸡漉。古今罪画手,妍丑乱群目。谁知汉天子,袨服自列屋。有如公主亲,尚许穹庐辱。况乃嫔嫱微,未得当獯鬻。奈何弄文士,太息争度曲。生传琵琶声,死对青塚哭。向令老后宫,安得载简牍。一时抱微恨,千古留賸馥。因嗟当时事,贤佞手反覆。守道萧傅死,效忠京房戮。史臣一张纸,此外谁复录。有琴何人操,有塚何人肃。重色不重德,聊以砭世俗。
戏书。宋代。虞俦。去年今日到湖州,救得饥民岁又周。阅遍炎凉还自笑,坐靡廪饩更何求。渊明栗里终归去,太史周南枉滞留。咄咄大钧何必问,固知蒲命与仇谋。
杭州访谭仲修学博赋赠。清代。朱宝善。乱后重逢大是难,莫将襟上泪痕看。鹤归华表湖山在,雁度空城雨雪残。雨姓弟兄连短榻,十年师友忆长安。那堪相见俄相别,孤棹寒波阅岁阑。
玉蝴蝶。宋代。潘汾。睡起日高莺啭,画帘低卷,花影重重。醉眼羞抬,娇困犹自未惺忪。绣床近、强来描翠,妆镜掩、不肯匀红。锦屏空。对花无语,独怨春风。匆匆。庾郎去后,香销玉减,是事疏慵。纵蛮笺封了,何处问鳞鸿。眼中泪、万行难尽,眉上恨、一点偏浓。杳无踪。夜来惟有,幽梦相逢。
送唐娄江赴召二首 其二。明代。王慎中。吏民看解印,未去已堪思。鱼弃皆长尾,花繁故映枝。攀途车屡滞,出邸橐空垂。欲佐薰弦曲,一琴行复随。
逊国后赋诗。明代。朱允炆。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盖仙山六题 其一 仙洞。宋代。王藻。仙人驾鹤上三清,坛石空留万古名。昨夜碧天星斗烂,不闻朝礼步虚声。
斋居。明代。边贡。琳宫仙梵柏森森,祝圣欣同海内心。万里庙堂悬念切,十年侍从感恩深。閒愁似雨疏还密,世事无端古又今。却忆讲筵供奉日,已知迂拙负纶音。
夕阳。宋代。杨亿。夕籁起汀葭,秋空送目赊。绿芜平度鸟,红树远连霞。水阔迷归棹,风清咽迥笳。高楼未成下,天际玉钩斜。
金鸡叫。金朝。马钰。许我年时来入道。想贤家、心无虚矫。劝公早早家缘掉。稍稍迟迟、做出诸宫调。若肯回头保事好。乐清闲、持杯欢笑。抚琴月下沈香袅。搜获玄机,别有个金鸡叫。
池上寓兴二绝。唐代。白居易。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獭捕鱼来鱼跃出,此非鱼乐是鱼惊。水浅鱼稀白鹭饥,劳心瞪目待鱼时。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
读书。宋代。曾巩。吾性虽嗜学,年少不自强。所至未及门,安能望其堂。荏苒岁云几,家事已独当。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一身如飞云,遇风任飘扬。山川浩无涯,险怪靡不尝。落日号虎豹,吾未停车箱。波涛动蛟龙,吾方进舟航。所勤半天下,所济一毫芒。最自忆往岁,病躯久羸尫。呻吟千里外,苍黄值亲丧。母弟各在无,讣归恐惊惶。凶祸甘独任,危形载孤艎。崎岖护旅榇,缅邈投故乡。至今惊未定,生还乃非常。忧虑心胆耗,驰驱筋力伤。况已近衰境,而常犯风霜。驱之久如此,负疴固宜长。朝晡暂一饱,百回步空廊。未免废坐卧,其能视缣缃。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百家异旨趣,六经富文章。其言既卓阔,其义固荒茫。古人至白首,搜穷败肝肠。仅名通一艺,著书欲煌煌。瑕疵自掩覆,后世更昭彰。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后生以中才,胸臆妄度量。彼专犹未达,吾慵复何望。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况令议文物,规摹讵能详。轮辕孰挠直,冠盖孰纁黄。珪璋国之器,孰杀孰锋铓。问十九未谕,其一犹面墙。几微言性命,萌兆审兴亡。兹尤觉浩浩,吾讵免伥伥。因思幸尚壮,曷不自激昂。前谋信已拙,来效庶云臧。渐有田数亩,春秋可耕桑。休问就医药,疾病可消禳。性本反澄澈,清田去榛荒。长编倚修架,大轴解深囊。收功畏奔景,窥星起幽房。虚窗达深暝,明膏续飞光。搜穷力虽惫,磨励志须偿。譬如勤种艺,无忧匮囷仓。又如导涓涓,宁难致汤汤。昔废渐开辟,新输日收藏。经营但亹亹,积累自穰穰。既多又须择,储精弃其糠。一正以孔孟,其挥乃韩庄。宾朋顾空馆,议论据方床。试为出其有,始如宫应商。纷纭遇叩击,律吕乃交相。须臾极万变,开阖争阴阳。南山对尘案,相摩露青苍。百鸟听徘徊,忽如来凤凰。乃知千载后,坐可见虞唐。施行虽未果,贮蓄岂非良。何殊厩中马,纵齕草满场。形骸苟充实,气力易腾骧。此求苦未晚,此志在坚刚。
双溪种花。宋代。王炎。苍头为我斸西山,扶病移花强自宽。纵不为花长作主,何妨留与后人看。
庚戌五月十三夜梦侍读先生枕上成诗。明代。牛谅。出使艰虞万里同,归期日日待秋风。宁知永诀蛮江上,才得相逢客梦中。岸帻尚看头似雪,掀髯犹觉气如虹。起来抆泪凭阑久,落月啼鏚绕殡宫。
拟杜甫诸将 其一。清代。赵翼。炎海冥冥瘴未收,赤嵌城畔又经秋。闺人梦去飘罗刹,野鬼魂归哭髑髅。百道舳舻催转粟,连营刁斗警传筹。排灯閒看平台记,七日功成想故侯。
赠郭子 其四。明代。申佳允。为有探梅约,飘然访戴船。干戈行路满,诗酒客心偏。孤榻无尘牍,寒衙欲雪天。此宵须痛饮,离思在前川。
有所思。金朝。李龏。白蘋洲前风似刀,白头有客披苧袍。芙蓉郁红堕芳沼,杨柳摈绿摇空壕。捣衣砧歇蛩无语,美人清宵隔湘浦。独掩高楼听远更,不禁老树鸣秋雨。
秋思次韵孝常七首 其二。元代。周砥。金鼓连山震不休,旌旗猎猎楚江秋。犹喜云屯三十万,贤王自古填扬州。
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韵诗至数十道夫赠予数篇。宋代。李流谦。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参云亭纳凉小集二首。宋代。苏籀。设体兹晨遨饫时,四围青峭互巇嶷。橐衣随牒何曾卜,饵药衔杯稍信医。短舞不妨擎菡萏,谈谐且勿负玻瓈。老夫直辔循吾范,无使斯民有以窥。
王舍人庄。宋代。孔平仲。西出齐州似不远,晚留逆旅尚徘徊。泰山一夜兴云雨,洗耳流泉待我来。
兰陵王(郴州作)。宋代。袁去华。晓阴薄。隔屋呼晴噪鹊。长烟袅、轻素望中,林表初阳照城郭。秋容自寂寞。清浅溪痕旋落。桥虹外,明嶂万重,云木千章映楼阁。天涯信飘泊。漫水绕郴山,尺素难托。文园多病宽衣索。最长笛声断,画阑凭暖,黄昏前后况味恶。甚良宵闲却。辽邈。误行乐。料恨寄徽弦,心倦梳掠。西风满院垂帘幕。对千里明月,五更悲角。归期秋尽,尚未定,怎睡著。
侯司空宅咏妓诗。南北朝。阴铿。佳人遍绮席。妙曲动鹍弦。楼似阳台上。池如洛水边。莺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翠柳将斜日。俱照晚妆鲜。
丁亥生日。明代。叶春及。少年结客五陵游,老去虚疑是故侯。镜里春随蒲柳变,尊前寒伴菊松秋。四方白发羞孤矢,三径青山有菟裘。称意不能过半百,祇应吾道付沧洲。
为王师宣子寿。宋代。释宝昙。已办香山铁石心,未妨富贵日侵寻。荔枝黄压腰围重,琥珀红添盏晕深。鸾镜黛眉无此画,雁行银甲有馀音。剩呼歌舞为君寿,道眼何曾外物侵。
喻邦相即署中建楼题曰信美索诗为赋四绝 其一。明代。胡应麟。胡床明月坐高秋,碧瓦朱甍大海头。十二危阑宾从满,一时传作庾公楼。
晓发富阳县。元代。方回。长山砻石片帆斜,小雨初晴日眩沙。回首遥看富阳县,青烟低罩一丛花。
瑞上人血书莲经报亲。宋代。释了惠。 二千年前血滴滴,今日分明重指出。所生父母知不知,一二三四五六七。
巾山题客舍壁。宋代。舒岳祥。晓行风露清,夹径草虫鸣。虎近常行市,鸡啼早出城。路长终是到,世险自难平。学得王阳术,黄金可立成。
感寓三首 其三。宋代。戴复古。自觉心无愧,何须座右铭。人将金作坞,吾以石为屏。年老医难疗,天寒酒易醒。菊花香到死,不肯就飘零。
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七。宋代。李纲。古今纷变态,兹道长若兹。处世或穷达,否泰各有时。岂无磨与涅,贵在不磷缁。达人乃大观,曲士多致疑。所以古圣贤,立此垂世辞。慇勤论出处,欲使学者思。周公尚居东,仲尼岂余欺。愈钝久乃利,臲卼当安之。我亦道穷者,欲赋鸱鸮诗。
和陈思忠过王德修草堂。元代。谢应芳。曲塘柳岸似苏堤,编户菑畬比郑陂。春日莺花图画里,秋风鸡黍古人期。开樽许共倾蕉叶,出妓应教无《柘枝》。老我杖藜佣出入,草堂遥望为题诗。
隐几菴诗。宋代。元绛。分得藩符近海滨,溪山清处养天真。幅巾隐几春菴静,直是义皇已上人。
山居杂诗九十首。宋代。曹勋。村落辟幽居,深静颇得趣。白云栖檐栋,岚光照窗户。往还得隐逸,谈笑皆旧故。不畏归路遥,家家响机杼。
萤。清代。陈琼茝。幽丛月不到,萤火逗新凉。著露沈芳草,因风度短墙。数来光不定,扑处焰难藏。小立香阶畔,时时点芰裳。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