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绝顶无云

踏莎行·绝顶无云朗读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译文

山顶上没有云彩,昨天夜里下过雨。我来到此地感悟天地之间的灵性交流。若有若无的钟声在昏暗的杂乱山峰间传递,孤寂的僧侣在晨晓中渡溪而去。
放眼望去到处是青山,站在山顶上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和伴侣。想把他们招请到这里闲耍。就这样朝朝暮暮在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的快乐,人间的相亲相爱也就莫过于如此了。

注释

①踏莎行:《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②天语:上天之告语。
③疏钟暝直:谓寺庙的晨钟声于昏暗中揭响直入高空。暝:昏暗。
④度:通“渡”。
⑤是处:到处。
⑥前生:上一辈子。俦侣:伴侣。
⑦招邀:邀请。闲庭户:寂静的庭院。
⑧含笑复含颦:微笑或皱眉。
⑨相媚:取悦。争如许:怎得能够像这样。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8

2、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54(14).

踏莎行·绝顶无云创作背景

  1905年夏,王国维从外地任教回家,途中经过峡山。他登山远眺,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感而作此词。   

参考资料:

1、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54(14).

赏析

  这首词写凌晨时候爬上高山之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其中含有很丰富的言外意蕴,留下较大联想空间的写境与造境相结合的作品。

  “绝顶无云”和“昨宵有雨”是一个对比也是一个过程。所谓对比,是今晨与昨宵、无云和有雨的对比,它容易引起一种诗意的感发;所谓过程,是在昨夜到今晨这极短的时间中从阴到晴的过程,它容易引起哲理性的体悟。因此王国维接下来就说“我来此地闻无语”。“天语”,是上天的告语,是以一种告诫的语气,所以“我来此地闻天语”这句话,就隐含有一种寻求觉悟的努力在里边。后面王国维展开描写,写所听和所看到的,“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黎明前月已经西沉日尚未出,是山谷中最昏暗的时候。这里的直是王国维着力的描写,突出它的力度。而“乱峰回”,是说山谷被乱峰环绕,这是一种横向的包围和约束的力量。“回”和“直”这一句两字,是对举的说法,使人觉得那寺院疏钟的声音好像冲破了乱峰环绕的黑暗直立而起,揭响入云。“孤僧晓度寒溪去”,令人在乱山昏谷之中产生。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这句话从意象到字句都充满了引人产生这种联想的可能性。

  正是这个“孤”字,引出了下阕寻求俦侣的想像:“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前生俦侣”,仍是用了佛教的说法。引述到了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那便是一种前生的慧根。把青山视为前生的伙伴并邀请它们到家里来做客,一方面是极言自己对青山的亲近之感,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这种比喻方式不是王国维创造,它借鉴了辛弃疾其中一首《沁园春》的写法,把青山比作客人。接着下来王国维这首词结尾的“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仍然是借鉴了稼轩词,这是正用,那种寻求一个知音来安慰自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国维朗读
()

猜你喜欢

东亭好,青盖绿阴圆。元览楼前题白雪,三馀阁上驻婵娟。

一望似神仙。

()

香满吟笺酒满卮,枫桥宾客夜灯时。故家池馆今何许,红蕙花开空染枝。

()

趁春涨。买鸭头、轻帆软橹,锦乡泛宅,来去鸳鸯湖上。

秦淮寸梦催别,又逐梅雨声中穿细浪。诗人携饯,数亭旗堠瓦、挐烟相傍。

()

胜流坐对即空山,未碍梅花笑任还。风雨杂陈今昔梦,松筠长护死生关。

珠川空写何年泪,玉竹犹分一样斑。此去相思无远近,曹溪元不隔人间。

()

隔岁遗愁在,经春改旧容。世情催白发,老态倚苍筇。

门静无新客,心空有暮钟。百年成底事,漫作蜜巢蜂。

()

灵囿逢秋霁,西山晓翠张。澄波添太液,爽气发长杨。

丛桂含香嫩,疏桐转影凉。宸襟披拂处,鱼藻有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