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惠昭太子庙乐章(请神)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请神)朗读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请神)》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归登。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嘉荐既陈,祀事孔明。
间歌在堂,万舞在庭。
外则尽物,内则尽诚。
凤笙如闻,歆其洁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庙宇祭祀太子时的盛况。诗人描述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隆重,以及庙堂内外的各种音乐和舞蹈表演。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祭祀活动的敬意和崇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祭祀太子的盛况。首句“嘉荐既陈,祀事孔明”表明了祭祀活动的准备已经就绪,庙堂中摆满了鲜美的祭品。接下来的两句“间歌在堂,万舞在庭”描绘了庙堂内外的歌舞表演,场面热烈而繁盛。诗中提到的“凤笙”是一种音乐器,象征着吉祥和神圣,它的声音如此悦耳动听,使人感受到祭祀的纯洁和精神的净化。

整首诗词通过对祭祀太子的描写,展现了庄严而隆重的场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祭祀活动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乐的形象,传递出一种崇高的氛围和神圣的意义。这首诗词展现了唐代祭祀文化的繁荣和庄严,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宗教仪式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归登

[唐](七五四至八二○)字冲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敬之子。大历七年(七七二)举孝廉高弟。贞元(七八五至八○四)初复登贤良科,历迁工部尚书。有文学,工真、行、草、篆、隶。唐百岩大师怀晖碑为其篆额。贞元三年(七八七)赵赞所撰,唐宰相张延赏碑为其八分书。又尝书径山禅师碑,字皆真行,纵横变动,笔意尤精。卒年六十七。《墨池编、旧唐书本传、集古集、金石录》...

归登朗读
()

猜你喜欢

杨柳楼台花世界,嘶骢只在铜街。金荃兰畹惜荒莱。

无多双鬓绿,禁得几低徊。

()

枫落空江生冻烟,西风羸马不胜鞭。
冰消浙水知家近,春到闽山在客先。
斜日雁边看故国,孤帆雪里过残年。

()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

拟将枕上日高睡,卖与世间荣贵人。

()

何处来蘋末,萧骚尽四邻。金茎吹晓露,玉宇动轻尘。

易水离歌阕,齐纨怨思新。泛兰迷旧泽,落帽会佳辰。

()
才智不足狂有余,此身老健更谁如?齿牢尚可决乾肉,目了未妨观细书。
不怪模棱嗤了了,但惊紾臂劝徐徐。
晓看瓜垄初牵蔓,一笑呼儿勿废鉏。
()

卓尔有所立,俨然即之温。
他疑攻玉异,并谊断金存。

()
晓辞龙尾下青冥,持节东南一镇并。
共治蚤分天子寄,暮来今颂里民声。
吟高吨雪谁能拟,韵敌壶冰凛更清。
遥想棠阴多暇日,江风吹角绕蓬瀛。
()

未得毛锥力,空将铁砚磨。
暗投主司老,私淑里人多。
三韭何妨饱,双松不待哦。

()

白马驱驰楚国阴,西州消息半浮沉。中山箧满皆飞语,流水弦孤孰赏音。

邻笛一声闻雁落,墓门千古听猿吟。余生不尽酬知己,宁但吴钩挂隔林。

()

君欲赋梅花,梅花若为赋。绕树百千回,句在无言处。

()

岂有沙门蓄四兵,空将四大施黄荆。还他业后无馀事,身在四禅天下行。

()

娲氏有奇癖,炼石补苍天。不知唾弃余石,沈没几何年。

岂意笔墨之外,独有参微妙法,屈铁一枝寒。奇字古文趣,老曼钝丁间。

()

禁营传四鼓,驱马复晨征。野旷风威重,天空月影清。

冲冲杂人语,喔喔乱鸡声。敢惮劳行役,空惭负老成。

()

堪叹东西南北,迷途役损行人。任来任往走红尘。只为名牵利引。独我摇头不管,静中精固形贞。陶陶团结气和神。永乐天真有准。

()

催花小雨湿春衣,江海茫茫越鸟飞。乐事赏心浑忘却,独将清泪送君归。

()
风雨迎寒欲劳农,今年真不负元丰,盖藏共荷官无扰,眠食安知帝有功。
草笠黄冠将蜡祀,羔羊朋酒亦豳风。
请君早具跻堂饮,退食委蛇正自公。
()

竹树拥天宝,石水通人烟。好风秋淅淅,皎月昼娟娟。

幽人美云居,四妙具东偏。筑亭揽斯有,古意溢盈椽。

()

月泉志卷凭谁定,还待当时晞发人。遥忆参军谢皋羽,西台朱鸟独伤神。

()

晴雨天难测,寒暄气未齐。连村多绿树,终日啭黄鹂。

田水冲塍断,山云着地低。偶随农叟语,不觉过桥西。

()

风吹残柳丝,孤客欲归时。掩抑楚弦绝,离披湘叶衰。

前军犹转战,故国杳难期。北望雁门雪,空吟平子诗。

()
一士千金未易偿,我従陈赵两欧阳。
举鞭拍手笑山简,只有并儿一葛强。
()

乾晶瑶辉玉池东,盟威圣者命青童。
掷火万里坎震宫,雨骑迅发来太濛。
木郎太乙三山雄,霹雳破石泉源通。

()

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
岸花有开落,水盈无浅深。

()

太平文物自多奇,刺史风流照海涯。五福神游先乐国,百灯王现应明时。

笙箫合处春回煖,桃李阴中月落迟。醉倒花前天厚我,何须更间紫姑为。

()

肯借山中步障锦,与作天下庇寒裘。三尺窗棂万株木,不怕霜寒到上头。

()

颓垣荒蔓几经霜,今喜崇成背郭堂。
雅欲援琴追宓子,时从退食咏羔羊。
溪流碧绕如平篆,山木阴连不断行。

()

旧事弘文馆,新恩翰墨林。琼轩开丽泽,天路合朋簪。

岁月诸儒论,风云列圣心。何人种桃李,于此欲成阴。

()

显晦澹无迹,贤哉常晏如。如何警孤鹤,忽乃传双鱼。

叙以泉石旧,怅然风景馀。低回青油幕,梦寐白云居。

()

起来林上月,潇洒故人情。铃阁人何事,莲塘晓独行。

衣沾竹露爽,茶对石泉清。鼓吹前贤薄,群蛙试一鸣。

()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