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行

石笋行朗读

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
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
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
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石笋行》这首诗是唐代杜甫所作。诗中描述了益州城西门的景象,其中有一对石笋屹立在道路两侧。这对石笋被传说是海神的眼睛,经过无数年的风吹雨打,上面生满了苔藓,波涛的痕迹已经被侵蚀。

雨水多时这对石笋在风中会发出吱吱的声响,对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诗人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猜测这对石笋可能是昔日贵族的墓碑,用石笋来标记它们的位置。

诗人感叹现实社会的俗态,那些人迎合权贵,无视大局,同时政治上的变革也是错综复杂,观察者只能坐视国家面临危机,却因为得到了一些好处而沾沾自喜。

诗人叹息石笋所带来的虚名,它们宛如奔放的骏马,后来人却未能看到其本质。他希望能够有一位壮士来到这里,击退浩渺的宇宙中的一切虚无,让人们能够看到真相。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虚伪和政治错误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于真理和正义的向往。通过描述石笋作为象征,诗人表达了对于世道的反思,呼唤真实和正义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朗读
()

猜你喜欢

两岁勤劳晓夕同,忍将别泪洒东风。伏波门外还珠洞,载酒登临尽属公。

()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

悠悠碧海青天远。目极愁山浅。画眉人去恨恹恹。挽惹嫩丝垂柳舞前檐。

凝销渐烬芳兰麝。掩泪亭皋下。月随云淡晚窗晴。奈可懒妆浓鬓黛眉轻。

()

一春游揽足诗歌,寄与南阳语思多。
若忆钱塘曾到处,西湖仍是旧烟波。

()

说礼固多才,惇诗信为善。岩笥发仙华,金縢开碧篆。

()
别去常关梦,书来意已强。
那看多竹地,相对两绳床。
壮志霜空鹘,禅心古庙香。
糠炉熟黄独,待子数分尝。
()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

问谁歌、暗香疏影,此花堪照人世。起持霜月为花如寿,天亦愿花千岁。谁有意。著如此人间,更著花如此。高寒洒洒。看浩荡刚风,跨虬飞佩,玉影乱如水。

行春处,一笑人间紫翠。纷纷窥此天地。寿如川至。□好是、涧翁兹岁喜。荣沾南儒恩例。捧觞更喜郎君美。任夜来归待。见说生辰,恰逢本命,寿筵且未。听老聃孙子。祝公耆艾,祝公富贵。

()
东溪信非遥,咫尺篱门外。
桥头看落花,昨日莺声在。
()

戏拈鸡距紫毫芒,写就风梢数节长。从此玉堂云雾里,都将粉墨绘文章。

()

人生安分即逍遥,莫向明时叹不遭。
赫赫几时还寂寂,闲闲到底胜劳劳。
一心似水惟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

()

露挹新荷扑鼻香。恼人更漏响浪浪。柳梳斜月上纱窗。
小醉耳边私语好,五云楼阁羡刘郎。酒阑烛暗断回肠。

()

天道有盈虚,智者乘时作。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

始皇方侈时,土宇日开拓。海上标东门,长城绕北郭。

()
一饮清冷体便轻,绝知真液是长生。
归来世事都忘尽,惟记白云堆里行。
()
古人州县吏,久任各称城。
任久则化行,吏与民相得。
民或不安业,咎在吏数易。
代者如傅舍,吏民不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