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清代。佚名。有玺节金,有册镂瑶。汝使汝介,持节以行。礼邕文德,过于穆清。是恪是虔,依我和声。
《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描绘了皇后得到皇帝册封的场景,表现了皇后的威严和尊贵。
诗词通过描述皇后得到的册宝,即皇帝亲自颁发的册封物品,其中有玺和节金,以及镂刻精美的瑶册。皇后受皇帝的命令,带着这些册宝,按照规定的仪式和礼节,行使皇帝授予的权力。
诗词中提到了礼仪和文德,以及穆清之道。这表明皇后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她以礼仪恭敬、文德卓越为准则,超越了常人的清高和尊贵。她恪守礼仪,虔诚尊崇,与皇帝的声音和谐共鸣,展现了皇后的仪态和威严。
这首诗词赋予了皇后尊贵的形象,展现了皇后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威望。通过描绘皇后受册宝册封的场景,凸显了皇权的庄严和权威。同时,诗词中所体现的礼仪和道德观念,传达了皇后应当以高尚的品质和行为来行使权力的思想。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宿严维宅简章八元(一作宿严秘书宅)。唐代。清江。佳期曾不远,甲第即南邻。惠爱偏相及,经过岂厌频。秋寒林叶动,夕霁月华新。莫话羁栖事,平原是主人。
夏夜入城。宋代。项安世。巾栉侵残夜,衣裳谒上官。市心偏得热,堤面自生寒。水阔江湖小,川平象纬宽。篮舆得佳梦,摇兀又惊残。
咏檐前竹。南北朝。沈约。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和程及甫迎春三首。宋代。程公许。万生宁不念扶颠,涧壑今犹挽莫前。过眼舜华开落几,功名好在鬓皤然。
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宋代。苏轼。我公古仙伯,超然羡门姿。偶怀济物志,遂为世所縻。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终然反溟极,岂复安笼池。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一言有归意,阖府谏莫移。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归来扫一室,虚白以自怡。游于物之初,世俗安得知。我亦世味薄,因循鬓生丝。出处良细事,従公当有时。
戴罪蒙恩张华东年兄赠诗答和二首 其二。明代。毕自严。持筹嗟太拙,贾祸竟如何。臣罪丘山重,君恩浩荡多。罢牛丹陛念,蹇卫故园过。食力惟耕凿,妻孥共啸歌。
早春田行。宋代。梅尧臣。风雪双羊路,梅花溪上村。鸟呼知木暖,云湿觉山昏。妇子来陂下,囊壶置树根。予非陶靖节,老去爱田园。
闽清醉中。宋代。白玉蟾。东风正月二,吹我上梅溪。白雪方才散,黄莺未见啼。半空萌雨意,一蝶访桃蹊。醉卧黄三店,夜深闻竹鸡。
丙戌元宵。明代。陆深。上元灯火斗婵娟,满月轻风夜可怜。人踏六鳌看海市,天连万炬候星躔。楼台影里疑无地,歌吹声中合有缘。管取一春多乐事,试从今夕卜丰年。
少年游·又。清代。杨葆光。晓妆窥向碧窗纱。姿韵洗铅华。夭桃未嫁,一枝分得,春色鬓边赊。侬家有个神仙侣,肥瘦略差些。各有前因休更羡,聊替咏、隔墙花。
春初得吴太原道中书有怀。明代。于慎行。草色春城叹索居,虚窗残月渺愁予。忽从五马边淮路,传得双鱼隔岁书。汾水东流连朔塞,关门北望是穹庐。晋阳亦是谈兵地,莫使平时保障疏。
卜算子 秦山塘泛棹作也。时久雨初晴,水没田舍。魏晋。高燮。鸥梦屋庐间,人立菰浦杪。远树迷茫浸碧天,一朵凉云绕。橹划水纹圆,棹转波声峭。斜日微风点黛山,画意添多少。
送李方水还临高学署 其二。清代。成鹫。停车惘惘不胜情,斟酌前岐旧路程。古道至今成鉴辙,那堪重过辨州城。
月下笛。宋代。张炎。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