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清代。佚名。土发而祭,农祥是祈。笾豆加篚,典礼有兴。惟兹珪币,用告肃祗。神灵降鉴,锡我繁釐。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描述了绍兴地区举行太社太稷祭祀的盛况。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土地肥沃,农民举行祭祀以祈求农业的丰收。以竹篾编织的容器盛着米和豆子,庄重而典礼隆重。祭品中还有玉器和铜币,用来告诉神明我们的肃敬之心。神明降临,祝福我们的繁荣昌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土地和农业的敬畏之情。它展现了隋代社会对于农业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依赖。诗词中的庄重气氛和典礼的细节,传达出人们对于神灵的虔诚,以及对于丰收与繁荣的渴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祭祀活动的情景,通过丰富的细节和具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严和肃穆。诗词以一种恭敬而虔诚的语调,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于丰收的期待。它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和信仰。
通过欣赏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土地和农业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诗词中透露出一种对于丰收和繁荣的期待,以及对于神灵祝福的渴望。它让我们回想起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和祈祷。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感恩多 秋夕。清代。庄盘珠。独怜人影悄。罗袂生凉早。竹梢新月明。近黄昏。豆叶摇风乱,蛩絮响。秋声响。隔个窗儿,怎教人不听。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宋代。陆游。昔我自蜀归,耆旧已凋丧。後来二三公,尚慰天下望。千里一纸书,殷懃问亡恙。呜呼亦已矣,遗语寄悲怆。我亦迫桑榆,便恐无辈行。夜窗对青灯,力惫心尚壮。
太白墓。清代。黄景仁。束发读君诗,今来展君墓。清风江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呜呼,有才如君不免死,我固知君死非死。长星落地三千年,此是昆明劫灰耳。高冠岌岌佩陆离,纵横击剑胸中奇。陶镕屈宋入《大雅》,挥洒日月成瑰词。当时有君无著处,即今遗躅犹相思。醒时兀兀醉千首,应是鸿濛借君手。乾坤无事入怀抱,只有求仙与饮酒。一生低首惟宣城,墓门正对青山青。风流辉映今犹昔,更有灞桥驴背客。此间地下真可观,怪底江山总生色。江山终古月明里,醉魄沈沈呼不起。锦袍画舫寂无人,隐隐歌声绕江水。残膏剩粉洒六合,犹作人间万馀子。与君同时杜拾遗,窆石却在潇湘湄。我昔南行曾访之,衡云惨惨通九疑。即论身后归骨地,俨与诗境同分驰。终嫌此老太愤激,我所师者非公谁。人生百年要行乐,一日千杯苦不足。笑看樵牧语斜阳,死当埋我兹山麓。
五羊中秋热未艾。宋代。曾丰。火气之余金气乘,岭南寒暑独无凭。虽非滷地亦卑温,不必梅天皆郁蒸。椰子簟凉肤起粟,荔枝膏冷齿生冰。休言恶地欠霜雪,似为贫家省絮缯。
堂上歌行。明代。高启。堂上歌,歌南山,主人为欢仰客颜。翠帷夜卷出两鬟,移尊更饮花树间。花树间,有明月。客不醉,歌不歇。
寄大司空郢中曾公十四韵。明代。欧大任。云梦风清麟凤出,祝融天启八千期。幼龄德器传三楚,壮岁才名完四陲。制锦受徵贤令起,含香入奏省郎推。关门策骏趋秦士,燕地攻驹走塞儿。已向奉车严仆正,更从授钺统戎麾。占乌蜀幕迎开府,饮马巴川待誓师。充国诸屯留戍久,孔明五月渡泸迟。将军即垒平都掌,元老铭勋勒九丝。梦召灌坛祈父后,星寒贯索大江湄。畴咨遂正冬官位,宅揆应逢圣主知。眷以股肱承简命,真看五十拜台司。朱提宣赐缄文绮,紫诰疏封照赤墀。遥想衣冠为寿日,正当霄汉被恩时。陪京尚隔瞻槐棘,延首河山寄颂诗。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宋代。陆游。寓形百年中,如臂屈伸顷;少壮几何时,已复堕衰境。老人喜自洁,临涧漱绿净。佛龛香事已,僧钵供煮饼。山茶试芳嫩,野果荐甘冷。不学万钱厨,长鱼取淮颍。
桃川山中用陈苏旧韵示周游。宋代。赵蕃。仙人之为仙,终古莫尽世。颇笑区中人,沄沄逐川逝。念将与之游,端恐吾道废。如为千里行,数步辄一憩。不如返吾乡,耕凿仍树艺。及私具伏腊,输王应租税。人惟颜徒睎,学匪桀犬吠。桃源定何许,说自渊明制。今日复何日,身乃中山诣。嗟哉彼嬴秦,其虐甚幽厉。不知丧无日,万欲从始岁。商山被褐者,疢疾由德慧。徐福尚海山,此地只楚界。胡为略不闻,政坐耳目蔽。神仙非吾学,可以置度外。山高水深深,好事幽寻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