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宋代。真宗。来相于庭,鸣鋗锵锵。奉牲而告,登彼雕房。非牲之备,民庶是康。神依民听,上帝斯皇。
《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是宋代真宗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宋真宗在明堂前举行朝拜、祭祀太庙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上天的敬意和对国家民众的祝福。
这首诗词蕴含着深刻的诗意,通过描绘祭祀场景,展现了真宗对神明的虔诚和对人民的关怀。诗中的"来相于庭,鸣鋗锵锵"表达了皇帝亲临庙堂的庄严与肃穆,"奉牲而告,登彼雕房"描绘了祭祀仪式的隆重和庄重。"非牲之备,民庶是康"表达了真宗对民众安康的祝福,他相信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神明才会保佑国家。
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宗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和对民众福祉的关心。他以自己的身份亲自主持祭祀仪式,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崇高的领导地位。同时,他将民众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希望通过祭祀神明来祈求国泰民安的愿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真宗的治国思想和对国家民众的关怀。通过祭祀仪式的描写,他呈现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形象,倡导尊崇神明、尊重传统,以期获得天神的庇佑,使国家繁荣昌盛,民众幸福安康。
《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这首诗词具有历史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宋真宗对祭祀仪式的重视,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皇帝的威仪与民众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真宗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七月二日大雨歌。宋代。文天祥。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七月二日夜,天工为谁忙。浮云黑如墨,飘风怒如狂。滂沱至夜半,天地为低昂。势如蛟龙出,平陆俄怀襄。初疑倒巫峡,又似翻萧湘。千门各已闭,仰视天茫茫。但闻屋侧声,人力无支当。嗟哉此圜土,占胜非高冈。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北房水二尺,聚立唯东箱。桎梏犹自可,凛然覆穹墙。嘈嘈复杂杂,丞汗流成浆。张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长。南冠者为谁,独居沮洳场。此夕水弥满,浮动八尺床。壁老如欲压,守者殊皇皇。我方鼾鼻睡,逍遥游帝乡。百年一大梦,所历皆黄粱。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雄鸡叫东白,渐闻语场扬。论言苦飘扬,形势犹仓黄。起来立泥涂,一笑褰衣裳。遗书宛在架,吾道终未亡。
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宋代。晁说之。马援枕前叹,张飞帐下怨。古人有余泪,今日不堪言。犬豕方逃格,璵璠忽自焚。共嗟当宁恨,宁复问乾坤。
晚泊高邮寄丁洽泉。清代。顾桢。三十六湖水,朝昏浸客愁。春云迷铁瓮,落日下瓜洲。渔火如星小,潮声入夜流。江南同此月,怜我泊孤舟。
青楼曲二首 其二。明代。张元凯。琐窗春雨碧澄澄,罗袖生寒若不胜。花下冶游谁氏子,绿衣年少住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