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氏携稚孺游保庆即事

从伯氏携稚孺游保庆即事朗读

《从伯氏携稚孺游保庆即事》是宋代王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提携未便即归山,
暂扣僧园且暂闲。
岁晚东君颜色近,
霜晴寒意有无间。
前溪雨后浑通路,
荒戍人归不上关。
筇竹一枝天正暖,
却嫌飞鸟倦思还。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作者与从伯氏(表兄)一同带着稚孺(幼儿)游玩保庆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在归山途中暂时停留于僧园,享受闲暇时光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岁末时节的渐近寒意,以及归途中的心情变化。

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水自然景物为背景,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相融合,传达了作者在归途中的情感体验。

首句“提携未便即归山”,表明诗人和从伯氏带着稚孺一同游玩后即将返回山中。诗人并不因游玩而耽搁,暂时停留于僧园,享受着宁静闲适的时光,由此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次句“岁晚东君颜色近”,通过描写岁末时节的变化,表达了渐近的寒意和冬天即将来临的暗示。霜晴的天气中,寒冷的气息似乎已经无处不在,给人以瑟瑟寒意。

接下来的两句“前溪雨后浑通路,荒戍人归不上关”,描绘了归途中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雨后的前溪和荒废的戍关,传达了一种荒凉和寂寥的感觉。这里的戍关象征着边境和家园,诗人暗示人们即便归途艰难,也应该坚持回家。

最后两句“筇竹一枝天正暖,却嫌飞鸟倦思还”,通过描绘天空中的筇竹,表达了春天的暖意。然而,飞鸟却感到倦怠,似乎不愿离开这个温暖的季节。这里的筇竹和飞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象征了季节的变迁,也暗示了人们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归途中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安宁宁静的时光,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王洋朗读
()

猜你喜欢

为嗜城南隐,临溪理钓舟。适逢河鼓会,小试武陵游。

斜日悬渔网,凉风激棹讴。冯君槎上汉,吾道在沧洲。

()

经世谁人志尽酬,古今回想兴悠悠。即非有道身能退,自是无才老可休。

归骑远寻天井路,轻帆先放潞河舟。家山到处知何日,汾水西风八月秋。

()

未学谢能算,高义幸知游。留庭参辩奭,梁苑豫才邹。

徘徊岁光晚,摇落江树秋。风旗萦别浦,霜琯迾遥洲。

()

赤彗排空太白停,群仙袖手待真灵。毕箕好恶原无定,坐看牵牛织女星。

()

儿童不知忧,度日长戏剧。忽传山中讯,欣喜沾柿栗。

为物虽甚微,贵是家所植。何当携尔曹,绕树亲寻摘。

()
仙尔事修谒,篮舆近村。
田夫不避客,袖手立衡门。
()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

昭君在掖庭,皎皎冰玉姿。绝色恒自负,不肯赂画师。

君王不识面,远嫁与胡儿。爱恶元有命,不在妍与媸。

()

由来边将用儒臣,坐以威名抚汉军。
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著耕耘。
梦回夜帐闻羌笛,诗就高楼对陇云。

()
一泓绿净沧浪水,千朵红稠菡萏花。
病眼纷纷何所似,江天落日散余霞。
()

橘绿橙黄岁已秋,疏篱戢戢上牵牛。无方可已愤懑疾,属子一来开此愁。

()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删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

瑶簪堕也,谁知此恨,只在今生。怕说香心易折,又争堪、烬落残灯。

忆兼旬、病枕惯懵腾。看宵来、一样恹恹睡,尚猜他、梦去还醒。

()
()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