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富藏主之衡。宋代。释祖钦。集云云外小睡虎,毛色金斑威百步。顶门正眼烁乾坤,等闲亦或生风雨。拂晓出门去何处,衡阳城中访亲故。访之早晚即归来,震雷一喝了此句。
《送德富藏主之衡》是宋代释祖钦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德富藏主之衡,
集云云外小睡虎。
毛色金斑威百步,
顶门正眼烁乾坤。
等闲亦或生风雨,
拂晓出门去何处?
衡阳城中访亲故,
访之早晚即归来,
震雷一喝了此句。
诗意:
这首诗是为了送别名叫德富的藏主前往衡阳而写的。诗中描绘了一只小睡虎,它睡得沉稳,但毛色闪耀着金斑,威风凛凛,百步之内无人敢近。它的眼睛烁烁发光,好像能够看透乾坤。即使在平静的时候,它也可能突然引发风雨。清晨,德富离开家门,去衡阳城探望亲友。不管是早出晚归,只要一声震雷响起,他就会立刻回来。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只小睡虎,展现了它的威武和神秘。小睡虎的形象象征着德富的力量和威严,同时也暗示了他的重要身份。诗中的"顶门正眼烁乾坤"表达了德富的洞察力和眼光独到,使得他能够掌握天下大势。诗人通过描绘小睡虎和德富的关联,将德富与虎的威严相提并论,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威望和地位。诗的结尾以"震雷一喝了此句"作为转折,表达了德富对雷声的敏感和对家庭的牵挂,无论何时雷声一响,即刻回家。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德富的形象和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既表达了对德富的赞颂,又展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情感纽带。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释祖钦。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颂古二十八首。宋代。释道川。三佛形容总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若能信得家中宝,啼鸟山花一样春。
信州逢寒食。宋代。洪炎。客行寒食路,春晚上饶城。野寺鸟乌乐,山蹊荆棘生。人随乘雁集,地隔一牛鸣。俛首征途内,官曹何日清。
二月中休日黄帅领客登望海亭有诗因次其韵。宋代。王炎。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过闽关九首 其七。明代。刘基。道上黄埃扑马鞍,汗流如水透中单。忽惊疏雨林梢过,急换罗衣更怯寒。
张公咏。宋代。赵抃。长桥东畔尼朱轮,画栋雕栏锦水滨。子美浮槎传大句,乖崖游棹看芳春。樽罍泛泛留佳客,鼓吹喧喧乐远人。夹岸香风十馀里,晚随和气入城闉。
登石鼓追思武夷余干二老呈威仲。宋代。赵汝腾。云间把酒更持螯,九日登临意气豪。自有此山题墨富,独推二老擅名高。禅关曾访移泉脉,亭扁重书镇海涛。老我空游愧能赋,得君藻笔仆名骚。
满江红 西湖吊古。明代。张振。千古钱塘,算只数、射潮英杰。笑南渡、衣冠褦襶,都无人物。廿载徒成奸相计,一抔空瘗将军骨。叹花阴、树色总无情,添呜咽。堤畔柳,湖边月。相映处,山连碧。更何人横倚,中流击楫。落日苍凉寻故事,绮罗弦管俱飘忽。问当年、谁并葛仙翁,林逋客。
白云窝。明代。郑文康。山中白云白于月,山中美人清且洁。一窝小小在云深,高卧白云如卧雪。朝煮云为食,暮剪云为衣。美人不耒亦不机,长年饱暖无寒饥。下视尘界如污渠。我愿山中人,暂舍山中窝,乘彼白云游上都。相随红云捧帝座,手招天上青云徒。共为霖雨遍寰区,要见满眼黄云铺,要听满耳歌唐虞。此时还山寻故吾,收敛神功寂如无。吁嗟白云之窝名不磨。
曹娥庙二首。宋代。陈造。处死稽缃素,求名每寂寥。纷纷等枯冢,凛凛独高标。玉废龟趺字,风驱水伯潮。英魂俨如在,楚些未须招。
和韩子云韵留沈子寿。宋代。吴芾。一雨连宵继日倾,岂容吾子语归程。我为千里政方暇,子寓三年学已成。要把老怀倾倒尽,忍令别恨等闲生。江城先自伤牢落,况失一时人物英。
周国雍参藩寄红罽衣赋此为谢。明代。多炡。万里蚕丛亦浣纱,使君缄赠自三巴。濯残秋水天孙锦,染尽春山望帝花。懒集芰荷成裋褐,闲过祇树混袈裟。相思几上江边閤,却卷朱帘坐暮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