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写师真求赞。宋代。释子淳。咄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电光石火之机,两舌一还无口。直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
《禅人写师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子淳。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人写师真求赞,
朝夕修行太煞揭斗。
闪电石火之间机缘,
两舌一还无言之口。
直接揭示根本不愿谈论,
喜欢引导禅徒荒草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名禅修者对于师父的赞美和追求。诗人以枯槁的形象揭示了禅修者的虔诚和刻苦修行的态度,他们日夜不懈地追求真理。在一瞬间的闪电石火之间,他们渴望找到开悟的契机,但又发现自己无法言说这个奇妙的体验。禅修者不愿意直接解释或谈论这个根本性的体验,而是喜欢通过引导禅徒的方式,让他们自行去领悟和体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师父的崇敬和追求。作者通过运用意象和对比的手法,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诗中的枯槁形容、闪电石火的机缘,以及两舌一还无口的描写,都展示了禅修者对于开悟的渴望和难以言传的经历。诗人还通过直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等描述,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开悟经验的特殊性和它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困境。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展示了禅修者对于人生和内心境界的追求与体悟。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释子淳。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宿蟾公房。明代。高启。一禽不鸣深树烟,明月下照高僧禅。独开西阁咏清夜,秋河欲堕山苍然。
入粤西全州界。清代。祖之望。楚尾同分野,湘源昔未经。云根连水白,山面向人青。乳窦穿岩腹,松阴护草亭。读书行万里,小轿辟疏棂。
独宿。元代。王冕。独宿输吾惯,石床苔藓丰。气清神自固,梦不与人同。灯焰悬空壁,炉香袅细风。如何纨绮辈?服药取奇功。
送方员外之庐陵。明代。杨基。十年在羁旅,未尝忧别离。如何与君辞,怆如失群麋。君才非我俦,语默皆可师。温温霜天裘,细细当暑絺。不劳绮绣文,自然适时宜。嗟我百无补,不异面有眉。既乏视听功,宁免耳目嗤。君行值重午,高花发榴葵。荆人击鼍鼓,舟楫挟两旗。当时怀沙心,后世为水嬉。作歌赠君别,秋风以为期。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满江红·敲碎离愁。宋代。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閒居无瑕酬答假庭下三物作·梅问竹。宋代。方岳。一壑烟寒孰与娱,横斜影对此君癯。风饕雪虐转强项,惟我与君其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