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舫轩。宋代。释智愚。踪迹浑如漾绿漪,画桡曾不近渔矶。有时梦落秋江去,短笛横吹戴月归。
《独舫轩》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踪迹浑如漾绿漪,
画桡曾不近渔矶。
有时梦落秋江去,
短笛横吹戴月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独自乘船在湖上漂泊的情景。船行过湖面,留下一串波纹,仿佛是绿色的涟漪在扩散。船上的人曾经驾着画桨,但从未靠近过渔矶,意味着他并非为了捕鱼而航行。有时他在梦中漂流到秋天的江上,吹奏着短笛,横冲直撞,最后带着月光归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一种内心的自由和超脱感。作者通过描述船行留下的波纹,表达了人生的痕迹如同涟漪般扩散,暗示人类存在的短暂和无常。船上的人没有被物质世界所拘束,他驾驶着画桨,却从未接触到渔矶,显示出他的独特和超越常态的状态。在梦中,他漂流到了秋天的江上,吹奏着短笛,象征着他在自由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安宁。最后,当他戴着月光归来时,传递了一种回归自然、重归内心的意味。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意境深远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由、超脱和内心追求的迷思。通过描绘船行、梦境和月光,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尘世的境界,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内在自由的思考。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答申凫盟约游隆虑。清代。张盖。西南林壑动高兴,爱有山村间水村。山入太行盘鸟道,水分瀑布下云根。得同郑子耕岩谷,何异庞公隐鹿门。仗汝远寻先卜筑,愿将白发共朝昏。
赠崇安吴医德安。宋代。刘克庄。家住武夷精舍边,若非悟道必逢仙。不为宰相浑闲事,只作名医也自贤。羞与市争伯林价,尽教人负宋清钱。幔亭泉石应如故,安得相从刺钓船。
中秋新霁壕水初满自城东隅泛舟回谢公命赋。宋代。梅尧臣。斋舫谈经後,官池载酒行。斜阳鸟外落,新月树端生。演漾思江浦,夷犹绕郡城。东辕有遗恨,日日物华清。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唐代。李白。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宋代。李洪。不令辛苦登螺岭,再挹泓渟嗽凤泉。客鬓自怜尘土满,岭松崖竹饱风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