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宋代。释智朋。提折脚铛,各出只手。释迦不先,弥勒不后。妙用临机,如盘珠走。鼓腹笑复歌,面南看北斗。六载将身草里埋,当时有眼几时开。果然见得明星现,未到门前似死灰。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其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提折脚铛,各出只手。
释迦不先,弥勒不后。
妙用临机,如盘珠走。
鼓腹笑复歌,面南看北斗。
六载将身草里埋,当时有眼几时开。
果然见得明星现,未到门前似死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以佛教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奇妙和智慧。诗中提到了一种名为"脚铛"的乐器,象征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还是弥勒菩萨,他们都有各自的使命和时机。作者表达了机智应对临机事物的能力,将其比喻为珠子在盘子上滚动的灵巧。他像击鼓一样鼓动自己的心脏,欢笑并唱歌,面向南方观看北斗星,象征着对宇宙的洞察力。
在最后的几句中,作者谈到了将自己的身体埋在草地中的经历。尽管埋葬了整整六年,但作者仍然有眼睛,等待着“几时开”。这里的眼睛可以被理解为心灵的眼睛,作者期待着看到明星的出现,也希望能够见到希望的曙光。虽然希望未到来时,看起来像是一团死灰,但当希望终于出现时,作者将看到它的真实面貌。
赏析: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以佛教的词汇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智慧的思考。诗词中融入了佛教的哲理和对超越世俗境界的探索,同时也借用了自然和宇宙的意象来丰富诗意。作者通过描述脚铛、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以及鼓腹笑歌等形象,将人生的旅程与宇宙的运行相联系,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智慧和超越。
诗词的最后几句给人以启示和希望,描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等待和期盼。尽管现实可能看起来黯淡无光,但作者仍然保持着希望和眼睛,等待着明星的出现。这种对希望和光明的追寻,呼应了佛教中对智慧和觉悟的追求。整首诗词通过佛教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奥秘的思考,同时也传递了对希望和智慧的追求。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答赵滋主簿。宋代。晁补之。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无题。明代。韩上桂。思张楚瑟拟鸠媒,愿学秦箫绕凤台。柳条欲折不堪折,梅花将开犹未开。虬箭暗浮寒漏永,银河半落众星回。屏中宝炬空垂箸,床上薰笼祇自灰。
天目禅师归梁渚旧隐。宋代。释文珦。闻师归渚上,欲尽百年间。独鹤知难侣,孤云不易攀。龙盂经几缀,虎锡上重环。禅子多求法,玄门为启关。
江南弄 江南弄。南北朝。萧衍。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清代。纳兰性德。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龙虎台。明代。刘璟。龙虎台前朔鸟飞,沙场倦客正南驰。閒云缥缈暮天远,落日苍茫叠嶂迷。草木尽沾新雨露,人民复睹汉官仪。庙堂已得安边策,老我登临好咏诗。
林少朋挽词三首。宋代。林亦之。闻说当年歌鹿鸣,黄花八月牡丹生。何人为续夷坚志,好向桥东问姓名。
金陵怀古。唐代。李洞。古来无此战争功,日日戈船卷海风。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
和慎思秋日同文馆诗。宋代。蔡肇。清月看初满,黄花吐未齐。小山思隐桂,大谷忆佳梨。节物信可美,诗骚懒自题。长年谙独宿,听雨闭秋闺。
崔孝妇葑门朱存理求赋。明代。程敏政。纷纷勃溪者,惊此孝姑名。刲股和羹进,捐钗卜地成。清河垂世范,吴郡有乡评。抚卷三兴叹,周王化已行。
病齿二首 其一。宋代。张伯淳。萧萧一室老维摩,风日佳时电影过。病里不分春早晚,子规啼处夕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