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秉彝李君五偈。宋代。释智愚。晓听君臣庆贺时,六街如书不曾迷。普贤境界应垂问,手诏来时见紫泥。
《和秉彝李君五偈》是宋代释智愚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聆听君臣庆贺之声,
六街街巷宛如书页不会迷。
普贤菩萨的境界值得探问,
手诏传达时见到紫泥。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清晨时分,听到君臣之间庆贺的声音为开篇,表达了一种欣喜的情绪。接下来,描述了六街的景象,形容其宛如书页一般清晰明了,没有任何迷惑。诗人提到普贤菩萨的境界,暗示人们应该向普贤菩萨学习,探究高深的境界。最后一句描绘了手诏传达时所见到的紫泥,可能指代皇宫中的紫禁城,表达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晨时分为背景,通过描述君臣庆贺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喜悦和庄严的氛围。六街如书的描写形象生动,表现出这个城市的整洁和井然有序。普贤菩萨的境界被提及,暗示了诗人对于智慧和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修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最后一句中的紫泥,象征着尊贵和庄重,与诗词的整体氛围相呼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欢乐和庄严的感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以及对境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屏风。明代。薛蕙。屏风十二曲,罗列洞房隅。双环金屈膝,四角锦流苏。蛾眉行处隐,玉袖坐中扶。因歌留上客,翠盖少踟蹰。
长相思。宋代。续雪谷。心悠悠。恨悠悠。谁剪青山两点愁。笙寒燕子楼。晓星稀。暮云飞。纤就回文不下机。花飞人未归。
忆江南 其五。明代。沈宜修。湖上水,流绕断桥横。渺渺泛连遥岫碧,溶溶浮向落花明。鱼浪簇青萍。环曲岸,漪练浸云平。棹引纤罗香拂拂,镜窥娇粉艳盈盈。歌管作波声。
题步生所居。宋代。李复。君今移居涧水东,涧水暴涨侵近路。尽取涧石成垣墙,生凿岸柳作桥柱。结茅构屋十数间,取次面势分几处。看山看水督耕耨,随意自在不计步。到处或坐或偃息,尽有室庐庇风雨。土床竹簟虽草草,已足自适奉寒暑。窗下瓦榼漆生光,贳酒提携老无数。客来安更问谁何,洒鱼拾蟹共烹煮。青黄错杂出木盘,野蔌山蔬四时具。久厌轻动踏市尘,未尝开口论世故。究竟得意此最多,向老尤要知其趣。一生遇事皆任真,仰首高风继巢许。
留题郡楼。宋代。寇准。千里关河一望间,登临长到夕阳还。欲驱征旆归朝去,更倚高楼看暮山。
秋夜集王汝存宅同赵仁甫作。明代。佘翔。一尊月下罄交欢,子夜歌来白苧寒。乌鹊南飞栖未定,关山北去路偏难。此时玉树人相倚,何处金茎露可餐。对月未须辞酩酊,百年风雨几回看。
行路难·其二。唐代。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中原遥隔水盈盈,一雁南飞万里程。伏枕青门思白海,开缄秋信入春情。
支离字遣龙蛇瘦,衰飒吟成风雨声。君自悔游余悔宦,总无长策不归耕。
家人至,读安其大兄去秋自秦关病中所寄手书。清代。孙元衡。中原遥隔水盈盈,一雁南飞万里程。伏枕青门思白海,开缄秋信入春情。支离字遣龙蛇瘦,衰飒吟成风雨声。君自悔游余悔宦,总无长策不归耕。
菩萨蛮。唐代。温庭筠。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忆东湖。唐代。李绅。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菂摧。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
郑介道见访。宋代。蔡槃。数株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白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斋宿和韵 其二。明代。庄昶。青灯耿耿火逾红,数起披衣滴漏中。寒雪小臣聊此夜,至尊今晚尚斋宫。寻常一敬吾心在,自古南郊大礼同。每记他曹同寓宿,白头何梦更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