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七首

偈颂十七首朗读

《偈颂十七首》是宋代释智愚所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描述了世间事物的变化和平衡之道。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七首》中文译文:

或隐或显,有亏有盈。
为天上无私鉴,实人间照夜之灯。
寻常多是论三五,惟有今宵分外明。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运用了一系列象征和隐喻,以表达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事物的隐晦和显露,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变化和平衡的法则。他认为,世间的事物常常在变化中存在着亏损和盈余的状态。

诗中提到的"天上无私鉴"和"人间照夜之灯"则寓意着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和私欲的智慧和启示。它们象征着一种超然的观察力和指引,为人们提供方向和光明。

诗词的后两句"寻常多是论三五,惟有今宵分外明"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下的特殊认知。"论三五"可能指的是常规的讨论和辩论,而"今宵分外明"则暗示了诗人在当下的体悟异常清明。这种明亮的体悟可能源自于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对平衡之道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组诗词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事物变化和平衡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超越个人利益,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寻求内心的平衡和智慧。同时,诗词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下独特认知的体验,以及对于觉悟和明晰的追求。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内涵使得这组诗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启迪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

猜你喜欢

念尔淹金筑,怜予访碧鸡。路岐簪乍盍,风雪酒频携。

宦计看俱拙,乡心话转凄。河桥明月袂,挥向博南西。

()
露柘林初静,烟梯不复收。
春蚕吐丝足,工女忌寒休。
翠薄时方献,清泉绪未抽。
闺中能自巧,绣作玉钗头。
()

自逞疏狂自笑愚,头衔别署号诗臞。岂因世态翻新样,肯为人嘲换故吾。

得句不妨呼郑婢,爱才直欲拜萧奴。芙蓉不与春争艳,甘向秋江傲影孤。

()

玄武宫西侧,千秋此阁尊。云移知岳立,松响似涛翻。

鹤并炉烟起,鹅因墨沼存。晓来看玉检,杖策过天门。

()

发舒生意烟花外,酝酿丰年雨意中。关决郡条知有助,故应千里化文翁。

()
为春瘦。
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
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
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
()
清泉出石窦,白云卧山窝。
淋淫乍开霁,原野欢声多。
吾庐近西峰,其下林婆娑。
解衣坐磐石,持竿钓清波。
()

凋林如白鬓,色变不可染。招提据木末,清凛绝浮念。

俯窥群啄鸡,仰见乌哺儿。敛手不敢嚇,无为伤彼慈。

()

相逢夕阴街,独趋尚冠里。高门既如一,甲第复相似。

凭轼日欲昏,何处访公子。公子之所在,所在良易知。

()

闽山粤水无多异,为积羁愁始欲归。离绪暗滋伤逝恶,客心长计浪游非。

从经海岛诗偏怪,欲别林僧话转稀。世故为儒谁可奈,苍苍苦觅旧渔矶。

()

笑谈杯酒旧交中,转眼乌纱冠世雄。万里计程花下月,著鞭归去马如龙。

()

吾气已衰飒,兹行增惨凄。
近山云易雨,积水路如溪。
寒食纸钱树,旧游莎草畦。

()
白雪郢中少,青蝇楚国多。
知音自古尔,谗口奈渠何。
皎皎宁遭污,冥冥岂畏罗。
秋风下庭叶,乃见贯时柯。
()

旧隐西山五亩宫,和林新院典刑同。此斋唤醒当年梦,白昼谁知是梦中。

()
归去来兮莫问津,有船即买击江滨。
自应一学陶元亮,不用更呼祁孔宾。
已卜春前春后日,重寻水北水南人。
使君为我新茅栋,数有书来意甚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