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首。宋代。释智愚。此行莫拟几时回,此去应须到五台。若过曼殊放光处,殷勤为我记归来。
《颂古一百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释智愚所作。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行莫拟几时回,
此去应须到五台。
若过曼殊放光处,
殷勤为我记归来。
诗意:
这一次的旅行何时才能回来,
而此番去往必将到达五台山。
如果经过曼殊放光之地,
请你为我留心记下回程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次旅行的离别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途的渴望。诗中的"此行莫拟几时回"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迷茫和不确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去应须到五台"表示诗人的目的地是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寺庙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诗人将自己的目的地定在这座名山,显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崇敬。
诗的后两句"若过曼殊放光处,殷勤为我记归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某个地方的期待和希望。"曼殊放光"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仪式,可能是指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处供奉曼殊宝相的寺庙。诗人期望在这个仪式的地方能够留下自己的足迹,以便将来回忆起来。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旅途中一切美好经历的珍惜,并希望归来后能够记住这次旅程的点点滴滴。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眷恋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敬和对美好回忆的渴望。通过描绘旅途的离别和期待,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对佛教文化的向往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意境和内涵。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挽王菜亭库使。元代。俞远。客行天下半,波流日滔滔。卓然王幕长,独诣见所操。西风吹黄鹄,瞥眼云中翱。无彼升天翼,欲飞讵能高。读律三十年,弗离州县劳。归休青山郭,缘溪置屋牢。种瓜以为业,不复求其曹。馔甘盘有鱼,饮旨尊有醪。儿贤曲奉养,末慕乐陶陶。奈何百年期,欢忻变号咷。望见双梧树,我每涕沾袍。梧树奚足悲,回躅于焉韬。
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唐代。姚合。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
望九疑。唐代。朱庆馀。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
踏莎行。宋代。刘辰翁。松偃成阴,荷香去暑。过溪似是东林路。不知宿昔有谁来,寺门同听催诗雨。北马依风,凉蝉咽暮。城门半带东陵圃。江南不是米元晖,无人更得沧洲趣。
送朱忱之弟。明代。丘浚。南人不识重,况此北风吹。桑梓久违后,弟兄相见时。归云孤度影,老树短垂枝。一别又万里,重来未有期。
暮夜再游晋祠同赵浣瀛秀才。清代。黄锴。灵湫一泓澄,灌溉足百里。活活走珑玲,泠泠净泥滓。所被一何遥,其源为可恃。岂真灵风旂,梦雨兴漫瀰。鱼鸟本亲人,生机托清泚。君看藻荇凫,并作跫然喜。
和陶渊明己酉岁九日诗一首。宋代。赵蕃。山中无历日,不知冬已交。起行视林园,草木如半凋。黄花独何为,亭亭有余高。俯不愧转蓬,仰何羡凌霄。当其杂众芳,开落真谩劳。岂若稍退步,坐阅枯与焦。建中方死苏,元嘉乃终陶。二老盖岿然,所历匪一朝。
虞美人·徐家破镜昏如雾。宋代。刘辰翁。徐家破镜昏如雾。半面人间露。等闲相约是看灯。谁料人间天上、似流星。朱门帘影深深雨。憔悴新人舞。天涯海角赏新晴。惟有桥边卖镜、是闲行。
河传令。金朝。王哲。害风落魄。便飘蓬信任,到处并无篱落。游历水云,管甚身躯零落。觅残馀,傍人家。闲院落。众皆笑我贫沦落。教他骨头,无福长流落。看你不知,将来何方下落。免伊忧,恁时节,超碧落。
题胡长史所藏风晴雨嫩墨竹四首 其一。明代。管讷。记得东林腊月栽,虚怀今对画图开。碧云何处忽飞到,苍雪无声欲堕来。尚觉暮寒生翠袖,不惊午梦断瑶台。故园茅屋萧萧里,若个家僮扫石苔。
墨梅三绝。宋代。张子文。笔端唤醒玉梅魂,满袖春风不见痕。未许卷帘新月上,却教烟雨恼黄昏。
宿中书左司,呈上太尉丞相。元代。张昱。天上谁开白玉堂,东垣列宿共辉光。画屏雪映蓬山雀,锦帐云凝汉署香。严尹世交怜杜老,扬州诗兴属何郎。连云骑省乘风露,月过秋河夜色凉。
古意。清代。姚燮。红药妆慵青杏孕,暗雨难瞒夜鹃听。灯唇玉虫含灺光,借作朝晖慰春病。贮人深恨楼最深,深心苦向深樽沈。隔帘山眉惨凝黛,下使大江横怨阴。子夜罗裳变商拍,枉乞烟丝系兰魄。屏风三重镜一尺,东西鸳鸯花界画,天上人间苦多夕。
邂逅孙子仪于临安喜而赋诗并怀子进子肃。宋代。赵蕃。车尘高没人,欲障无能施。忽逢故人面,如濯清涟漪。客居纵荒凉,聊复具酒卮。劳苦数语外,论事仍索诗。长年口欲棘,一笑为解颐。怀哉二难兄,何由会埙篪。
再游灵岩寺十二韵。明代。王世贞。为舍祗园竹,名山结愿偏。登临恍初地,徙倚更诸天。不改芙蓉色,微添萝薜烟。松云移叠嶂,花雨助鸣泉。芒屩青从引,苔衣碧任穿。井犹双鹤浴,瀑似片虹悬。磬发僧归定,灯馀客借传。新茶收月供,净氎割霞眠。未叩无生理,聊追有漏缘。空闻飞锡杖,不见布金田。尽劫终成幻,降心返离禅。祇应何所住,一钵付流年。
后生德壬辰八月二十二事也。明代。谢元汴。天之于吾何为乎,坑葬英雄斩义仁。天之于世何为乎,崇蕴虿蛾朋顽嚚。仲尼之檀何如桓魋之斧,犊华既死方问津。天下无一人知己,杀我成我何不辰。熊虺食魄鸮食魂,菉葹不噬噬兰筠。嗟德之生以正己,不惟正己物以淳。不能使世之皆曾史而无盗蹠兮,虽德之生已不伦。
夏夜悼亡。明代。沈晖。青雀西飞竟不归,芙蓉犹剩旧罗帏。山斋十日黄梅雨,谁与熏笼夜焙衣。
再次敬字韵。宋代。陈造。阴风摧行车,欻作三日病。使君敬爱客,重此折简请。碧香骈柔嘉,虚辱礼意盛。老衰已不支,节候况失正。寒事动奸时,暖气久未应。积雨迁厥怒,密雪佐其劲。新诗挽春色,堕我桃李径。飘萧寻芳兴,亟问果下乘。把君珠两两,后照仍前映。重烧见火浣,百炼乃宝镜。折箠敌可笞,歌风楚不竞。读檄且观涛,寿我无有命。旧闻句通神,疟鬼褫魄听。援君起废手,直用古贤订。笑送梦中竖,子行良机警。亦笑齐东翁,口舌邀客敬。
静女。清代。佚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