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水不洗水,金不博金。眼不见眼,心不用心。不堕根境识,那涉去来今。迷里忽然逢达磨,何曾特地作丛林。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释正觉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不洗水,金不博金。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水无法洗净水本身的性质,金无法通过博取金财来增加其价值。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生活中的真理,提示人们要认识到物质的本质和价值,不要迷失在贪欲之中。
眼不见眼,心不用心。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眼睛不仅仅是用来看见物体的外貌,心灵也不应该仅仅依赖于感官的刺激。这句诗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现象,用心去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不堕根境识,那涉去来今。
这句诗强调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它告诉我们,我们的认知不应受限于个体和现实的局限,我们应该超越自身的根境和认知框架,去体验和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存在。
迷里忽然逢达磨,何曾特地作丛林。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个人在迷茫中突然获得觉悟的情景。迷茫之中,忽然遇到了能够指引自己的智慧和真理,这种觉悟并非特地为了逃避尘嚣而选择隐居丛林,而是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揭示了哲学思考和禅宗智慧的核心观点。它警示人们不要被物质和感官的束缚所迷惑,而是要通过超越自身的认知限制,去认识和理解更深层次的真理。它也强调了觉悟的突然性,无需特地逃避现实生活,通过体验和思考,我们有可能在迷茫中找到智慧的光芒。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引导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为袁一无题扇。元代。顾观。月中仙子种娑罗,树底遥山隔绛河。吹落秋声向何处,紫幹窗户晚凉多。
鹎鵊词。宋代。张耒。树头玄衣郎,神爽声复清。睡先万目觉,起对残月星。悯世耽睡昏,体秽神不灵。招使离衽席,啼呼每丁宁。幽人最怜汝,未旦起坐听。荒山多嘉树,春尽故园情。
题龙潭石。宋代。吴彦夔。云山隐隐草芊芊,水色迷离怪石边。百啭黄鹂消永日,千寻白练映长天。竹垂清露添诗砚,燕蹴飞花落舞筵。林外不知春雨歇,正宜携酒望前川。
扬州慢 和月三题西田弟天寒翠袖图。清代。姜恭寿。蛩语催寒,蟾光破暝,绘成一片秋容。恨阑干十二,倚不尽愁踪。宛转向池塘立遍,惊看月影,过了梧桐。任香尘冰透,苍苔立折弯红。踌躇半晌,乍回头、密语西风。想漏杳如年,宵凉似水,香冷薰笼。有梦知无觅处,霜桥茅店泊孤篷。把鸳衾红泪,不如滴向芙蓉。
减字木兰花(李家出歌人)。宋代。毛滂。小桥秀绝。露湿芙蕖花上月。月下人人。花样精神月样清。谁言见惯。到了司空情不慢。丞相瞋无。若不瞋时醉倩扶。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