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止作二首。宋代。释行海。九州烟景杂尘埃,自爱吾庐住鹿台。百计不如归最好,五行只可问无灾。野园日暖花争发,贪屋春深燕自来。王戴风流千载下,水声山色更徘徊。
《鹿台止作二首》是宋代释行海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鹿台止作二首》
九州烟景杂尘埃,
自爱吾庐住鹿台。
百计不如归最好,
五行只可问无灾。
野园日暖花争发,
贪屋春深燕自来。
王戴风流千载下,
水声山色更徘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士自在安居在鹿台之上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心境。他看到九州大地上烟雾弥漫、尘埃飞扬的景象,但他更加珍爱居住在鹿台之中的宁静。他认为,不论百般计策,都不如归隐回归本心最为美好,而五行的变化只能用来询问是否平安无灾。
在野外的花园中,温暖的阳光使花朵争相绽放,而他贪恋于宅舍之中,春天的深沉吸引了燕子自由地飞来。王朝的光辉风采已经过去了千载,但水的声音和山的色彩依然令他心绪起伏,徘徊不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释行海居士的归隐心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九州景色和自己居所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烦扰纷杂世事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烟景、尘埃和鹿台、归隐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对居住在鹿台的珍视和对世俗纷扰的回避。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春天的喜爱,将野园中的花朵和燕子作为自然界的象征,与居士的归隐生活相呼应。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山水的迷恋,既有对王朝兴衰的感慨,也有对自然山水的美景的崇敬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抒发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石仲歌。明代。周是修。前朝古墓青山陬,石仲矻立经几秋。龙摧龟断蝌蚪折,马仆麟僵鸾鹤裂。独尔形容得苟完,无乃年深化灵物。知是谁家显祖宗,子孙零落各西东。清明寒食窅不至,空有狐兔巢其中。石仲凄凉何足道,金茎铜狄馀烟草。怪夔罔两自为邻,雪霜满头天地老。
闻莺。明代。庞嵩。筑室远城市,入山如未深。林坰有黄鸟,为我贻清音。欲拊来仪石,和之无弦琴。调高不可作,冥然谐素心。
江月五首 其三。宋代。李纲。三更山吐月,羁客方独起。起游溪上阁,胜景乃如此。露满七峰松,烟笼一川水。奔走尘埃间,顾未之知耳。
重阳前五日山行。清代。成鹫。节序相将逸兴豪,乌藤白足笑吾曹。行行听瀑秋心冷,得得登峰云影高。折取山花聊当菊,书成霜叶即题糕。旁人莫讶兹游早,五日重来不惮劳。
和石涧寺龙潭。宋代。赵抃。一遇汤王旱,须为傅说霖。只应蟠涧底,济物是初心。昔岁苗将槁,阳骄不和阴。农夫望膏泽,徒蛰尔何深。
次韵晁单州诗六首 其三。宋代。刘攽。性僻材疏酷嗜诗,头童齿缺雪垂颐。五十已过无闻尔,三百虽多奚以为。每向后生知所畏,独于名士喜同时。李陵苏武俱尘土,豪杰由来自得师。
集舅氏吴明初先生邓尉山斋。明代。徐枋。令节星霜改,荒村物色移。春溪平野阔,山月出林迟。夜饮家醅尽,风吹邻笛悲。梅花依旧白,回首一凄其。
清凉台。清代。顾我锜。朝游石城山,日暮不肯回。连峰西北倾,迤逦苍屏开。扪崖历壑千万转,绝顶更上清凉台。清凉台高不知数,千里山川莽回互。岷江东去走滔滔,微茫似可投鞭渡。凉飙玉露暑不侵,南唐遗构山之阴。即今颓垣古础竟安在,但见野花纤草历乱愁人心。君不见澄心堂净居室,冬无凄风夏无日。一朝白甲摧如山,降王只办随身膝。此地亭台何壮哉,钩栏屈戌俱蒿莱。不须苦作雍门思,且尽一杯归去来。
腊月十四夜翠庭主会泛江以欲问吴江别来意为韵 其一。明代。陈烓。夕景澹馀晖,一棹弄溪曲。欣兹四五人,岁久情愈笃。天寒露气重,江静波光绿。绿酒间新诗,舍此更何欲。
呈芙蓉楷禅师。宋代。高世则。悬崖撒手任纵横,大地虚空自坦平。照壑辉岩上借月,庵头别有一帘明。
瓜步。清代。朱令昭。一篙春水绿于苔,鸭嘴船轻向晚开。渡口斜风吹细雨,春帆无数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