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言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昙
中文译文:
香醉人寻梅坞,
马嘶声度云坳。
急把柴门深掩,
从教小外推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居禅师的生活景象。他沉浸在花香的氛围中,在梅坞中寻找美丽的梅花。正当他专注于寻找的时候,一阵马嘶声从云坳传来,打破了宁静。禅师急忙关闭柴门,深深地关起来,以免外界的喧嚣干扰他的心灵安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山居禅师的生活场景。首句"香醉人寻梅坞"中的"香醉"给人以愉悦和安逸的感觉,表达了禅师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接着,"马嘶声度云坳"一句以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外界的喧嚣和打扰,使读者感受到了禅师追求宁静的决心。最后两句"急把柴门深掩,从教小外推敲"传递了禅师内心深处的坚守和自律,他紧闭柴门,拒绝外界的干扰,专心修行。
这首诗通过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禅师的山居生活,展现了禅修者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物外的超越。它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启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审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律和专注的推崇,强调通过深居简出、远离喧嚣的方式来实现内心的宁静和修行的目标。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绍昙。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潮。元代。仇远。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覆背雪山倾。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唐代。王瓒。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众芳且未歇,近腊仍袷衣。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方舟大川上,环酌对落晖。两片青石棱,波际无因依。三山安可到,欲到风引归。沧溟壮观多,心目豁暂时。况得穷日夕,乘槎何所之。纵步不知远,夕阳犹未回。好花随处发,流水趁人来。
中秋后二日槎城同诸子登逍遥岩。明代。张穆。残暑未尽归,山气晓已肃。幽岩虽数登,恨负长居宿。去郊三里馀,幽兴不至独。出门行咏歌,凉风发芳郁。浅流落野花,疏籁动高木。山僧朴无营,榛莽争石菊。十年题藓中,隐约尚可读。陟高睇群峰,青削森若竹。河沿纳溪流,渔网映莎蓼。荒城烟火馀,不似当安隩。兵甲犹未宁,安能肆林麓。暂为世外欢,共得阔心目。兔影怜未亏,山头胜华屋。
太常引。唐代。无名氏。光阴迅速不停留。春去又还秋。展破皱眉头。且唱和、仙歌散忧。百年短景,争名竞利,图恁惹闲愁。休恁苦贪求。但得过、随缘便休。
题严子陵。元代。黄庚。故子虽即位,自不愿为官。天下事已定,山中人可闲。一丝江月色,千古客星寒。捷径终南士,闻风定报然。
赠老庵廖希说。宋代。文天祥。短屐平生几两穿,锦囊真得当家传。山中老去称庵主,天上将来说地仙。面皱不妨筋骨健,舌存何必齿牙全。金精深处苓堪饭,更住人间八百年。
赠汪伯耳 其二。明代。李云龙。去国八千里,离家十六年。身馀片舌在,诗有万人传。啸咏能终日,升沉莫问天。独怜行乐处,不在五湖船。
礼部诸曹丈携尊万松庵。明代。王世贞。把袂堪吾党,鸣珂起倦身。相逢散花地,俱是握兰人。薄酒交从厚,清言具不贫。春卿芳署里,自昔和阳春。
河边枯树诗。隋代。刘臻。奇树临芳渚,半死若龙门。疾风摧劲叶,沙岸毁盘根。将军犹未坐,匠石不曾论。无复凌云势,空馀激浪痕。可嗟摧折尽,讵得上河源。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唐代。岑参。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雨中移竹。宋代。梅尧臣。荷锸冒秋霖,萧条移翠竹。欲分溪上阴,聊助池边绿。中散林未开,子猷心已足。青青谢栽培,岂愧凡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