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朗读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宗法师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境界,表达了十方众生共同修行、无我无人的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十方义聚,和气如春。
非魔非佛,无主无宾。
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
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宛转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谐、平等的境界。诗中的“十方义聚”指的是十方众生聚集在一起,共同修行。这里的“和气如春”形容整个境界充满了温暖和融洽的氛围,犹如春天般的和谐。接着,诗中提到“非魔非佛,无主无宾”,表达了这个境界超越了对立的概念,没有魔、佛之别,没有主、宾之分,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精神。

诗中还描述了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诗句“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暗喻修行者能够灵活运用修行的方法,使得修行成果不断深化,不虚度岁月,就像剪月过书云一样,精巧而巧妙。最后两句“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表达了修行者已经超越了对外界的执著和追求,不再受到外物的干扰,心境宁静。修行者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已经超越了表面的味道,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的愉悦和满足,重新找到了内在的喜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境界,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境地,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无我、无执著的理念。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的境界,激发人们对内心自由和和谐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绍昙朗读
()

猜你喜欢

邸第招邀入画堂,日迟风暖属春王。花燃火树分梅艳,灯映明珠混月光。

谁架虹桥来咫尺,恍从仙侣共相将。芳宵自是留人住,酣赏何辞夜未央。

()

不用咨嗟怆别离,听吾持酒祝公词。少年得第人谁似,纯孝于亲里共推。

姓字已通丞相梦,才名须结圣君知。岳情要在平生允,容驷高门自有期。

()

故国一千里,他乡此独征。乱山依远戍,寒日下孤城。

灯火曕程远,川原入望平。不堪回首处,孤雁入云鸣。

()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

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

暂解金门绂,来窥玉女潭。故人京路外,琼树忆江南。

()

秀色惊老眼,见此千丈松。
门如翟廷尉,人愧王沂公。
骊珠损佳惠,衰迟岂宜蒙。

()

半夜觉松雨,照书灯悄然。河声才淅沥,旧业近潺湲。

坐滴寒更尽,吟惊宿鹤迁。相思不相见,日短复愁牵。

()

小小荆扉傍水开,竹桥分路入苍苔。
呼童扫去阶前叶,恐有诗人踏月来。

()

年今六十六,老态复何如。眠食差能稳,交游喜渐疏。

不辰逢硕鼠,无岁咏赪鱼。未了馀年债,闭门惟著书。

()
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
雨声来不断,睡味清且熟。
昏昏觉还卧,展转无由足。
强起出门行,孤梦犹可续。
()
事随流水远,愁逐晓春生。
野色开烟绿,山光过雨明。
帘前双燕语,林外数莺声。
独坐无多兴,伤心妆不成。
()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
十五里近车不驱,净居之役良舒徐。
愁霖鼓寒妒春事,倏喜淡日行云衢。
涉患知乐闻自古,积忙得闲聊慰予。
崇堂修庑般礴久。
()